國際地球自轉學會表示,由於地球自轉放緩,2015年將長出一秒。這一秒就加在6月30日,屆時原子鐘將會在23點59分59秒後停留一秒鐘,讓越來越緩慢的地球自轉跟上原子鐘的步伐。 網友:這一秒鐘該怎麼過呢?讓我先想幾分鐘~
其實,閏秒每隔幾年都會出現一次,這時標準時間會調整一秒,以此來應對世界時間與地球自轉形成的一個小偏差,時間本次是在6月30號午夜,科學家們將再度給鐘錶額外增加一秒鐘時間。
可別小看多著一秒,2012年也出現過相同的情況,而這導致不少網站奔潰,甚至是澳洲Qanta's航空公司的系統癱瘓。
對於這樣的情況,谷歌做法無疑是目前是全世界最先進的,其把多出來的那一秒鐘切分成無數個微秒,然後在 6月30日那天隨時把這些小微秒像烤串上的孜然一樣撒在系統裡面。
美國國立標準技術研究所(NIST)的觀察結果表明,長時期以來呈減慢趨勢的地球自轉速度自1999年開始加快。NIST的時間測定師們稱,為調準以地球自轉速度為標準的地球時間和原子時鐘的時間,自1972年起到1999年的27年來為地球的標準時鐘追加過共22閏秒的時間,但1999年後卻沒有追加過閏秒,是因為地球的自轉速度加快了。
自轉速度的變化20世紀初以後,天文學的一項重要發現是,確認地球自轉速度是不均勻的。人們已經發現的地球自轉速度有以下3種變化:
長期減慢。這種變化使日的長度在一個世紀內大約增長1~2毫秒,使以地球自轉周期為基準所計量的時間,2000 年來累計慢了2個多小時。引起地球自轉長期減慢的原因主要是潮汐摩擦。科學家發現在3.7億年以前的泥盆紀中期地球上大約一年400天左右。
周期性變化。20世紀50年代從天文測時的分析發現,地球自轉速度有季節性的周期變化,春天變慢,秋天變快,此外還有半年周期的變化。周年變化的振幅約為20~25毫秒,主要是由風的季節性變化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