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一網友發布圖片
稱大年初一德州一輛公務車
停在煙臺龍口市一商場附近
配文稱:
大年初一,你個德州的公務車
來煙臺一個小縣城的商場幹嘛?
來考察?
還是來走丈母娘?
經辯認,該車為德州市陵城區臨齊街道辦事處公務用車。臨齊街道高度重視,立即成立調查組深入調查。
2月13日(大年初二)德州市陵城區臨齊街道辦事處發布調查說明:經查,臨齊街道辦事處接到陵城區委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運行工作領導小組(指揮部)通知,韓國返陵人員王某雪、王某陽、孫某洵在煙臺龍口市一隔離點解除隔離,需要點對點接回。
經得起質疑的「德州公務車」,讓人陡生敬意。從德州陵城區到煙臺龍口,大約千裡的路程,臨齊街道辦事處的四名工作人員,在大年初一這個特殊的時間節點,放棄年假休息,風塵僕僕長途奔波,不是幹私事,而是為了防疫工作進行「點對點對接」。這種「嚴密死守」,是為了千家萬戶的安康幸福,也是我國防疫工作精細化的生動寫照。正是因為有這樣一群作風過硬的公務員隊伍,我國防疫工作才取得為世人所矚目的成效,這樣的「德州公務車」,是讓人民安心的公務車。
「讓人民安心的公務車」遭到了過路群眾的質疑,並被發到抖音上,質疑「來考察,還是來走丈母娘。」這樣的質疑,冤不冤?當然冤,但這種質疑應該被指責嗎?不能。群眾的質疑是公務員隊伍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證。保障公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已成社會共識,而一般認為,「質疑權」屬於「表達權」,也是「監督權」的一種實現形式。因此,質疑是公眾的權利,既然以人民為中心是我們工作的出發點,就得善於接受群眾的監督。當然,這並不是說,質疑可以是無底線的,可以超出法律紅線進行誹謗,質疑本身也需要在法律的軌道上進行。但凡質疑,總是有所傾向,這次網友質疑傾向於公車私用,用的「是……還是……」的句式,本身沒有斷論,完全是一種猜測,而且基於公務車「大年初一、千裡跨越」的非常規現象,還是有可以理解的地方。
對公眾質疑,要正確對待和及時解決。公眾的質疑,有時是正確的,但有時未必符合實情,現實中發生「翻轉」的新聞事件有不少,本次對「德州公務車」的質疑就屬於這種情況。在發生輿情時,當事部門及時調查予以發聲,而且詳細介紹了公務車停在商場的原因:2月12日上午7:00,臨齊街道辦事處安排公車一輛(現代索納塔 魯N A679F),救護車一輛(魯N Q00B8),工作人員4名集合出發到煙臺指定隔離點接人,中午12:00左右到達龍口市。因大年初一其他飯店餐館尚未營業,中午12:20工作人員在博商購物廣場吉祥春餅內吃工作餐,飯後接上隔離人員於當日19:00返回陵城區。這種詳細的回應有助於消除誤解。
公眾質疑不可怕,怕的是工作經不起質疑;只要工作無紕漏,公眾質疑終會煙消雲散。從大年初一千裡跨越、點對點接送隔離人員,到事無巨細公布調查詳情,我們看到的是認真負責的工作作風、嚴絲合縫的工作規程、一絲不苟的奉獻精神,詮釋了一心為民的本色,可謂「打鐵還是自身硬」,展現了新時期公務員的優良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