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腫瘤科醫生的自述:癌症患者永遠不明白的真相!

2021-02-12 壹心理


這個故事來自於一位癌症醫生的自述:

有一回一個肺癌術後病人,已經70多歲,早期肺癌,即使不做化療也可以長期生存。

不料,我告訴他可以保守治療的時候,他卻質問我 「癌症手術後化療放療是常規治療,如果聽你的保守治療,我的癌症復發了你負責?

其實,化療有很大的副作用,尤其是對這種年老體弱的癌症病人來說,副作用更是致命的。勉強挺過4個月療程的化療,老人的免疫力就急劇下降,肺癌也隨之復發,加上在家屬的強烈要求下,我們又給老人再次手術,結果導致了更大範圍的腫瘤轉移.如此折騰了一年多,老人最終在痛苦中離去!

一直以來,對於腫瘤治療,人們把希望完全寄託於醫學界。殊不知,絕大多腫瘤從形成到惡化甚至到死亡,都與患者的心理因素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

著名腫瘤專家、上海中醫藥大學教授何裕民曾這樣說過:「工作中遇到很多病人,沒查出癌症之前一切都好好的,當得知自己得了癌症,身體反而一天不如一天。臨床至少有兩三成的病症患者是死於嚴重的心理休克和極度的恐懼、悲觀、絕望等惡劣情感的」。

癌症患者大多不是病死的,而是嚇死的。心理康復對於患者而言,意義十分重要。腫瘤心理康復,它雖然不是藥,但比藥物更能緩解痛苦,促進疾病康復,提高生命質量,甚至延長生命。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本書你就是奇蹟

這本書是國內第一本從專業的心理學視角指導腫瘤患者輔助疾病康復的著作,它由業界實戰派的權威心理專家執筆,出版後,填補了心理學與腫瘤醫學交叉領域的空白。

作者唐婧老師是中國抗癌協會康復會學術委員會委員。她曾遠赴英國跟隨著名心理學家 Roderick Main 完成碩士階段學習,現今在中科院攻讀心理學博士。多年來專注於腫瘤心理康復領域,在京城醫療界和病友康復圈久負盛名,常年為醫護人員提供專業培訓,為病友提供心理支持。

作者孔令雪老師是身心關係整合治療師、國際潛意識圖像卡治療師、國際EFT情緒釋放技術治療師,她從事心理學學習和實踐工作以來,諮詢時長超過 1500 小時。

兩位老師設計的這套獨特的身心康復輔助系統相信能幫助到很多人。

適合讀者群體:

腫瘤患者 —— 幫助患者深度認識自己、梳理自己的情緒,輔助疾病的康復

心理諮詢師 —— 關注重疾與心理這個大領域大市場,掌握身心調理的方法與技巧,更好的幫助重疾患者

患者的親友 —— 作為禮品贈送給腫瘤患者,表達愛與鼓勵,幫助親友早日康復

關注心靈健康的都市人群 —— 現代人的壓力無從傾訴和排解,導致很多人都處於「心靈亞健康」狀態,長期以往,對我們的身體健康也有著重要影響。28 天的心靈瑜伽,不止適合患者,更適合心靈亞健康的你。

我們準備了 300 本給想要的粉絲們,免費領取!

 領取步驟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公號,領取個人專屬海報,按照提示完成小任務,即可填寫領獎信息。

識別二維碼免費領書


 不花錢讀好書之【讀書獎學金】 

 1000 元等著你來微信提現 

在完成任務領取到書籍後,還可以參與領取獎學金,每多一個朋友支持你,即可獲得0.2元獎金,獎金可提現到微信零錢哦。

相關焦點

  • 一位腫瘤科醫生的忠告:癌症患者必須了解的真相
    【提醒:得了癌症怎麼辦】肺癌、被判活不過100天,6年過去仍健在的腫瘤科醫生提醒3句話:1、再好的藥也救不活心死的人。得知患癌症後,精神和意志立即垮了,再高明的醫生、再好的治療方案、再好的藥物,都救不活一個「心死了的人」。
  • 「刀過無痕」不再是夢 省腫瘤醫院頭頸外四科(甲狀腺外科)正式成立
    近日,她獲知湖南省腫瘤醫院教授彭小偉2016年就開展了一種叫做經口甲狀腺手術,術式僅需在下唇和牙齒之間的唇齦溝做切口,即可在腔鏡下實現甲狀腺腫瘤切除。由於手術路徑短,創傷小,真正做到了體表不留任何疤痕。術後效果正是邱女士夢寐以求的,她立馬趕到湖南省腫瘤醫院找到了彭小偉,強烈要求實施經口甲狀腺手術。
  • Br J Sports Med:鍛鍊可改善癌症患者生活質量
    荷蘭鹿特丹伊拉斯謨醫學中心的神經外科醫生、文章的共同作者Arnaud Vincent醫生表示:「大部分患者、腫瘤學家和外科腫瘤學家都認為,癌症患者應該休息,特別是接受化療的患者。」Vincent 補充說:「然而,到目前為止據我們了解,鍛鍊對健康人群有許多好處。那麼為什麼接受治療的癌症患者就不能鍛鍊呢?
  • 提醒大家:糖是癌細胞的主要食物,癌症患者還可以吃糖嗎?醫生終於說實話了
    王阿姨是一位結腸癌的患者,手術後已經半年了。前兩天來醫院複查,我發現王阿姨身體瘦了非常多,可以說是皮包骨頭了。記得王阿姨手術前體重是正常的,甚至有點肥胖。手術也很成功,應該不影響吃喝呀,怎麼會瘦成這樣。我趕緊問問,不問不知道,一問嚇一跳。王阿姨說她聽說糖是癌細胞的主要食物,為了控制癌症復發,她這半年都沒有吃過大米飯、麵條這些含糖的食物。只是每天吃一些肉和菜,還有專門買的保健品和蛋白粉。
  • 建議大家:查出癌症後,不進行治療,只靠心態好,真能扛過去嗎?醫生說實話
    有些人會問醫生,發現癌症後,不進行治療,但我有較好的心態,我能獨自進行嗎?另一些人說,我看到很多人在網上沒有接受治療,最終自愈,是真的嗎?發現癌症後,不進行治療,只靠心態好,真的能繼續下去嗎?醫生很難說出真相。網際網路上確實有一些成功的抗癌患者分享他們的經驗,而另一些人則沒有接受治療,最終治癒了自己。但這也分為兩種情況:一是這個人被誤導了,沒有真正的惡性腫瘤診斷,良性腫瘤可以自己治癒。第二種可能是癌症患者沒有接受治療,但康復的可能性是1/10000或幾十萬。
  • 提醒大家:癌症晚期有救了!碘粒子植入治療晚期腫瘤有奇效,成功率達80%
    注本文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於網絡,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並同時向您表示歉意據江蘇公共·新聞頻道《新聞空間站》報導:很多癌症患者
  • 2月須知:癌症晚期有救了!碘粒子植入治療晚期腫瘤有奇效,成功率達80%
    注本文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於網絡,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並同時向您表示歉意據江蘇公共·新聞頻道《新聞空間站》報導:很多癌症患者
  • 提醒大家:結節是腫瘤嗎?腫瘤和癌症有什麼區別?醫生今天給您科普下
    對於結節,通常都是在體檢或住院檢查時,很多人才會偶爾在某個身體器官內發現結節,如肺結節、甲狀腺結節或乳腺結節,大多數人不知道它是什麼,於是有人懷疑是腫瘤或者是癌症的早期徵兆。其實結節是醫學術語,經常出現的有肺結節、乳腺結節、皮下結節這幾種,體積稍微大的被稱為包塊。結節可能是良性的,對人的影響不大,此外結節也可能是惡性的,很有可能引發癌症。
  • 管理亮點|腫瘤病房護士交接班為啥講英語?
    癌症這個字眼,許多人聽到後都會產生恐懼,對住院患者來說尤甚。
  • 仁醫羅素霞:素心不改精研腫瘤康復 德藝雙馨收穫滿天彩霞
    作為腫瘤醫生,羅素霞不能為病人解決所有的問題,但是她的古道熱腸與醫者初心從未改變。曾經有一位癌症患者,肺部出現了轉移瘤,羅素霞給出的治療方案中有一種比較貴的藥品,而患者屬於工薪階層,無力承擔治療費用,決定放棄。羅素霞了解情況後,介紹患者參加由中華慈善總會資助的救援項目,使患者得以繼續治療,贏得了患者及家屬的衷心感激。
  • 2017中國城市癌症數據出爐:每個人一生的癌症發生率都在三成以上!
    目前,體檢機構的檢查項目不可能做到檢查所有臟器,且疾病在早期也並不是都能被診斷出來的。專家說:如果有不舒服的症狀,還是要及時就診,以免延誤診治。疑問2:我化驗血了,腫瘤標誌物都是正常的,是不是就說明我沒得腫瘤?——對於腫瘤的體檢,不能過分依賴於腫瘤標誌物。
  • 鍾老提醒:一直不發燒、不感冒,就易得癌症?醫生說出真相,儘早知道
    「啊呀,你這個有什麼煩得,我媽經常說愛發燒和感冒的人,只是抵抗力差了點,都是小毛病,那些一直不發燒,不感冒的人很容易得癌症的。」「真的假的?」「真的,好多人都這麼說。」 今天在輸液室聽到一個女生跟朋友吐槽自己總是發燒,最後聽到他們說一直不發燒、不感冒的人,就易得癌症。其實這個說法經常會聽說,我的父母曾經也跟我講過,但是真的有科學依據嗎?
  • 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與黑龍江省森林植物園聯合舉辦「北京希望馬拉松」--為癌症患者及癌症防治研究募捐義跑(黑龍江行)」活動
    2018年9月2日,以「北京希望馬拉松——為癌症患者及癌症防治研究募捐義跑(黑龍江行)」活動,在黑龍江省森林植物園植物園生態廣場舉行。
  • 重大發現:癌症為什麼會轉移?
    當我們得知身邊的人被診斷為癌症,經常會問:情況怎麼了,轉移了嗎?道理已經被很多人知道,癌症不可怕,轉移才可怕。腫瘤細胞是否會轉移,一直是區分腫瘤是良性還是惡性的關鍵指標,同時也是預測患者生存期的重要因素。
  • 全球哪些地方治療癌症最厲害?中國最佳腫瘤醫院排名出爐
    全球哪些醫院治療癌症最厲害?肺癌應該去哪家醫院看?結腸癌手術哪家醫院做的好?國內醫生說我的病沒有治療的價值了,美國醫院還有好的辦法?腦瘤能去日本治麼?一個人患癌,全家人都會感到崩潰,最令人頭痛的是哪裡治療癌症比較好!
  • 醫生中肯意見:4種人得了癌症,壓根不需要化療,別起到反作用
    癌症逐漸進入大眾的視野,尤其是很多的癌症患者在病床上苦苦哀求醫生緩解疼痛,看到這種現象不禁讓人心痛,隨著醫療水平的進一步發展,很多癌症已經可以徹底治癒
  • 癌症患者:不要輕易放棄,奇蹟也許就在下一刻
    一艘英國的貨船停泊在某一個港口,一位船員因為檢查貨物進入了一個冷凍貨櫃。其他的船員,因為不知道他在裡面,就把冷凍室的大門鎖上了。被關在冷凍室裡的船員竭力的敲打四壁,但沒人聽到他的求救,船繼續的駛向葡萄牙。船員知道自己堅持不了太久,但他還是找到了一塊鐵片,用力在冷凍室的鐵壁上,仔細的刻下自己的遭遇。
  • 極少人知:一直不發燒、不感冒,就易得癌症?醫生說出真相,儘早知道
    醫生說出真相,大家快來一探究竟。一直不發燒、不感冒,就易得癌症?很多人會有這樣子的誤解,認為經常感冒發燒的人,其機體會隨著疾病逐漸增加,而不經常感冒發燒的人,很容易得癌症。但是這個結論並沒有得到科學的證實,發熱感冒與癌症直接並沒有必然的聯繫,所以一直不發燒,不感冒就易得癌症是不可信的。但是有一點要注意,因為經常感冒,發燒,有些人會格外的關注自己的身體健康,注重保養,每次生病的時候回去醫院檢查,從而出現問題的第一時間採取治療。
  • 區中醫院醫生張衛東:從外科到耳鼻喉科,幹一科,愛一科!
    作為區中醫院耳鼻喉科醫生中的佼佼者之一,張衛東在耳鼻喉領域鑽研了26年,幫助患者解決了許多耳鼻喉方面的難題,但鮮少有人知道,張衛東最開始並不是一名耳鼻喉科醫生,而是一名普通外科的醫生。1983年,張衛東來到合川中醫院成為一名外科醫生,過上了和聽診器、手術刀打交道的日子,此後11年,他一直在外科門診、病房、手術室裡兢兢業業地工作,但外科並不是他行醫道路的最終「歸宿」。
  • 醫生悄悄資助困難癌症病患,這個南醫人有「俠骨」!
    席瑋是南京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江蘇省腫瘤醫院)的一名醫生,他多次對貧困患者施以援手,默默給病人打住院費,當病人問起時,他卻說這筆多出來的住院費是慈善捐助。席瑋是南醫大附屬腫瘤醫院介入科副主任醫師、南醫大碩士研究生導師。他出生在醫生家庭,從小就對醫生這個職業充滿嚮往,被父母照顧困難病患的舉動所感染。席瑋一向都很熱衷公益事業,2005年,他遇到了一個來自農村的貧困患者,他決定幫他一把,給他捐款。自此之後,席瑋每年都會私下給3、4個貧困患者捐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