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瑋是南京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江蘇省腫瘤醫院)的一名醫生,他多次對貧困患者施以援手,默默給病人打住院費,當病人問起時,他卻說這筆多出來的住院費是慈善捐助。
14年來,他為數十位貧困患者打款,多則5000元,少則1000元,在他眼中,「人命至重,有貴千金」,每一分錢對於這些貧困患者來說都是生的希望。新華社官方微博@新華視點發布了這條新聞,引起網友關注。
席瑋是南醫大附屬腫瘤醫院介入科副主任醫師、南醫大碩士研究生導師。他出生在醫生家庭,從小就對醫生這個職業充滿嚮往,被父母照顧困難病患的舉動所感染。席瑋一向都很熱衷公益事業,2005年,他遇到了一個來自農村的貧困患者,他決定幫他一把,給他捐款。自此之後,席瑋每年都會私下給3、4個貧困患者捐款。
「不矜名,不計利」,席瑋給病患捐款總是私下進行,從不大張旗鼓,也未通知病患及家人,只是默默將錢打入住院費中。當病患發現多出來的住院費時,他卻說,那些錢是慈善捐助。14年來,他幫助了數十位貧困病患,可是他們至今都不知道席瑋的善舉。2019年,南京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才發現席瑋為病患捐款的事,席瑋卻說,這些都不值一提。
其實,席瑋家並不特別富裕,但是他心存憐憫,看不得病人因無錢看病而飽受痛苦。有一年春節前夕,他遇到一位六旬癌症患者,那位老人孩子去世、老伴遠走,上手術臺都是自己籤的字。由於非常窮困,他連1萬多元的治療費都無法支付,席瑋便私下打了5000元到他的住院費中。席瑋說:「他所有親戚都借遍了,但是他已經是一個沒有經濟償還能力的人,而且他也不知道自己能夠活多長時間。」
席瑋告訴記者,由於病人已經是腫瘤晚期,他當時估計病人不會超過三個月的生存期。但是,為了讓這位病人好好過個年,他毫不猶豫地將辦年貨、包壓歲錢、回老家的5000元捐給了病人。那年春節,他們一家三口沒有回老家,都留在了南京,但是他卻覺得一點都不遺憾,「我想至少讓他過一個比較安逸的年。」
席瑋的善舉,也得到了他妻子的支持。席瑋告訴記者,他的妻子是一名護士,身為醫護工作者的他們有一種使命感,始終認為治病救人是人生中最有意義的事情。他們剛上一年級的女兒始終以父母為驕傲,如今她也成為了一名小義工,會和父親一起到醫院看望患者,還說自己長大以後也要當醫生當護士。
素材來源 /龍虎網
鳴謝 / 邵海亞
編輯 / 蔡心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