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紅火的耒陽,乃至湘南地區較大的(中)草藥集散地開始褪去榮光。
12月7日上午,筆者來到湖南省耒陽市紅眼塘,因為靠近107國道,是原來西鄉和南鄉進城的必經之地,這裡佔據地利優勢,加上房租便宜,常駐人口不多,有地方曬藥和方便裝車,這裡中草藥市場非常活躍。現在已經剩下兩家在大量收購中草藥。
徐姓老闆是壇下人,李姓老闆是小水鎮人,兩家隔路相望,如今也就剩他倆在堅持。
據了解,紅火時有十五、六家,那時可謂家家面前曬藥,來賣草藥的,來收草藥的,車來車往,人聲鼎沸,帶動小商店和飲食店發展。如今走的走,死的死,轉型的轉型,已經秋風蕭瑟。
徐姓老闆高峰時一年走10來車,這裡把中草藥外運邵東縣、廣東省韶關市稱為走車,一車在四、五十噸左右。今年走了兩車貨。李老闆因為家族有人在湖北藥材市場,今年約四、五車貨,比起往年,那時九斤老太,一代不如一代。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挖中草藥利潤薄是主要原因,葛根花12元一斤,一人一天難採摘五六斤,年青人都外出,老弱病殘效率低下,中草藥一般在深山老林,存在一定的風險,一般人不太願意去冒險採摘。相比西藥,中草藥簡直是微利是圖。
中藥市場萎縮也是一個原因。
交通便利也影響紅眼塘的業務。有的老闆直接去鄉下收購,搶走了貨源。李老闆經常開這三輪車去南京圩、馬安圩收購中草藥,外地的也紛紛設點在草藥出產地。壇下鄉的光華村灣陽糧站曾經是土茯苓收購點。交通便利的另外一個影響,是南京鎮的藥農不願意在西門加油站下車,挑藥走約3華裡路到紅眼塘,坐在家門口可以賣藥,他沒有必要浪費時間和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