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月15日,臺灣雲林縣麥寮臺塑六輕廠區煉製二廠於上午9點多驚傳火警,過程中有冒黑煙,塑化消防隊獲報後已立即前往事故現場進行控制,目前沒有人員受傷。據了解,起火原因為臺塑石化(股)公司麥寮廠區煉油二廠第二套加氫脫硫裝置異常,起火燃燒,事故發生後,臺塑石化已洩壓停車,並啟動緊急應變機制處理中,詳細意外發生原因,相關部門仍在調查中。
臺塑石化原計劃第一套輕油裂解廠將在8月中至9月底檢修,預計煉油廠第三季平均產能利用率79%,後續是否會因此次突發事件影響第三季度產能,仍需觀察此次事故受創程度。
臺灣石化企業近期一直事故不斷,4月初臺塑六輕臺化廠發生過氣爆事件,5月中旬,高雄市的臺塑林園廠發生爆炸火警,廠內一座獨立石化槽冒出大量濃煙,有廠方人員表示,這座高約25米的成品儲槽裡面全是固態塑膠粒。以及上周有市場消息人士稱,由於「中油」公司石化事業部林園廠四輕工廠事故導致乙烯原料供應短缺,臺塑舊訂單出貨不得不往後順延……原本事故頻發以及前期超賣就使得進口料市場上9001、8010等資源偏緊高報,此次突發事故究竟又對後續聚乙烯行情影響幾何?
小編從兩方面分析:一方面,脫硫裝置主要是用來在生產燃料類產品的過程中將硫雜質跟其他添加劑反應以完成去除,加氫裝置則一般是生產汽柴油,因此該裝置停產對烯烴影響不大。另一方面,從進口量來看,2019年從臺灣進口的聚乙烯數量大概為39.80萬噸,僅佔進口總量的2.39%。國內聚乙烯市場上主要流通的臺灣資源多為低壓聚乙烯,而2019年從臺灣進口的低壓聚乙烯數量為31.06萬噸,也只是佔進口低壓總量的3.89%左右。由於臺灣貨源在進口料中佔比較小,因此即使由於事故問題致使上遊原料供應不足(可能性較小),下遊聚烯烴裝置降負荷運行,對聚乙烯進口料市場的影響也是微乎其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