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臺灣雲林縣麥寮臺塑六輕廠區煉製二廠於上午9點多驚傳火警,過程中有冒黑煙,塑化消防隊獲報後已立即前往事故現場進行控制。據了解,起火原因為臺塑石化(股)公司麥寮廠區煉油二廠第二套加氫脫硫裝置異常,起火燃燒,事故發生後,臺塑石化已洩壓停車,並啟動緊急應變機制處理中,詳細意外發生原因,相關部門仍在調查中。臺塑石化原計劃第一套輕油裂解廠將在8月中至9月底檢修,預計煉油廠第三季平均產能利用率79%,後續是否會因此次突發事件影響第三季度產能,仍需觀察此次事故受創程度。
該事故未有人員受傷,相關裝置已緊急停車,暫無法確定RDS#2單元何時能夠重新啟動。據了解,在RDS附近還有兩個RFCC裝置,丙烯產能均為33萬/噸,RDS為RFCC裝置提供原料。臺灣石化企業近期一直事故不斷,4月初臺塑六輕臺化廠發生過氣爆事件,5月中旬,高雄市的臺塑林園廠發生爆炸火警,廠內一座獨立石化槽冒出大量濃煙,有廠方人員表示,這座高約25米的成品儲槽裡面全是固態塑膠粒。以及上周有市場消息人士稱,由於「中油」公司石化事業部林園廠四輕工廠事故導致乙烯原料供應短缺,臺塑舊訂單出貨不得不往後順延……加上此次事故,將影響RFCC裝置。此次突發事故究竟又對後續丙烯行情影響幾何?
目前從僅有的消息層面無法得知,臺塑石化的RFCC裝置運行情況,據悉其中一套或計劃關停。如若相關丙烯裝置停車或降負,部分下遊裝置的原料需要外採或進口,尤其是寧波臺塑的丙烯酸裝置原料不排除或存外採可能。屆時或對華東市場以及進口市場形成一定利好提成。
註:2020年數據截止5月
一直以來,中國大陸丙烯進口九成來源於東北亞地區,主要集中在日韓及中國臺灣,經由臺灣地區進口的丙烯始終維持在兩成附近。2019年從臺灣地區進口丙烯67.94萬噸,佔進口總量的22%。
近期,CFR SEA和CFR NEA之間的價差正在縮小,CFR中國和CFR SEA之間價差為45美元/噸,低於前一周的60美元/噸。同時臺灣CPC將在8月份減少15%的定期丙烯供應。韓國方面,國內供應持續緊張,一上遊工廠其裂解裝置因技術問題於一季度關閉,現每月需外採近3萬噸丙烯,以供應其聚丙烯工廠生產。韓國、中國和東南亞的丙烯供應持續收緊,且需求強勁。預計可供出口貨源有限,因此部分買家仍然看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