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坪鎮災後重建成效顯著 ——「8.12」暴洪災後重建半年回眸(十)

2021-02-28 文縣融媒


「8.12」暴洪泥石流災害對梨坪鎮造成了重大損失,導致一條通鎮公路、一條通鎮便道及絕大多數通村通社公路中斷,全鎮範圍內停電停網通訊中斷,真正成為了一座「孤島」。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不同程度嚴重受損,大面積滑坡、塌方、泥石流、墜石、淤泥隨處可見,一片破敗景象讓人不寒而慄。

面對突如其來、百年不遇的自然災害,梨坪鎮人民沒有畏懼,沒有退縮,鎮黨委、政府一班人及時研究,果斷決策,決定打通一條通往外界的生命通道。因冷梨公路受損嚴重,短期無法恢復,所以打通橋頭鎮至梨坪鎮的通鎮便道十分迫切。在橋頭鎮的大力支持下,公路沿線群眾自發組織,投工投勞,涉地農戶高風亮節無償支持,僅用5天就搶通了梨橋便道,打通了全鎮人民的生命通道,也打通了幹部與群眾之間的聯心通道。

    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鎮政府第一時間調配力量支援搶修電力、通訊設施。與此同時,成立5個工作組負責群眾轉移安置、道路搶修、排除險情等工作。及時轉移安置居住在有安全隱患災害體上的群眾,搶修通村、通社公路,排除懸石隱患,並組織發動各村群眾迅速清理路面、搶修人飲管道、產業路等,確保人民群眾在遭受特大自然災害後,能有安全住處、有飲用水、出行便利,能及時搶收農作物。

大災面前,鎮村兩級幹部,廣大黨員群眾主動作為,積極行動,迅速投入到抗洪搶險第一線。人民群眾在特殊時期特定環境下,能夠互幫互助、積極參與,彰顯了梨坪人民的擔當作為、友愛互助、高風亮節的精神。在搶險過程中也湧現出了一個個、一批批令人感動、催人奮進的先進事跡和典型,他們在大難面前顯擔當,危難時刻不畏懼,艱難困苦勇上進。他們的一個個身影,一幕幕畫面,仍然歷歷在目,令人久久不能忘卻。

截止目前,梨坪鎮房屋嚴重受損和地質災害體上的群眾已得到妥善安置,冷梨公路、通鎮便道、通村通社公路通行能力得到大力提升,各村損毀人飲管道已維修完成,群眾飲水得到保障,水毀農田修復工作已全面完成,春耕生產已全面開展,群眾生產生活有序發展。下一步,梨坪鎮將進一步加大力度,積極實施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並有機結合鄉村振興戰略,確保全面完成重建任務,讓群眾幸福感得到進一步提升。

(梨坪鎮供稿)

監製:嶽文斌    審核:王海翔

編輯:歐志華    校對:陳 瓊

              

相關焦點

  • 齊心協力,災後重建美好家園
    「7.3」洪災給我縣造成重大損失,災後大家齊心協力,萬眾一心,重建美好家園。7月3日,小河鎮境內突降暴雨,道路、橋梁、河壩、溝渠等基礎設施嚴重損毀,農田大片成災,鎮區一片狼藉,重災區莘田村和東莊村更是滿目蒼痍,令人痛心。此次洪澇災害受災人口多,涉及面廣,損失慘重,廣大群眾面臨生活困難,災後重建刻不容緩。為保證百姓正常生產生活,小河鎮積極組織災後重建工作。
  • 【災後重建】清水橋鎮:幹群聚力 重建家園
    洪水退去後,災後重建是首要任務。7月14日以來,清水橋鎮各級黨支部積極發揮戰鬥堡壘作用,迅速發動群眾展開災後減損、災後重建等工作。
  • 南洲鎮大觀村幹群齊心,災後自救重建家園
    「井裡的水現在不能喝了,把水抽乾後消毒,這幾天我們會派發桶裝水給你們喝……」近日,肆虐的洪水已經停歇,但是南洲鎮大觀村的村幹部並沒有因此而放鬆,一大早,他們就組織黨員幹部開始了災後恢復工作
  • 永善縣落實「九包九到位」助推災後恢復重建
    ■黃 樺在地震災後恢復重建中,永善縣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按照縣委提出的
  • 南安鄉賢捐資支持災後重建
    支持向陽災後重建  助力產業發展扶貧長沙南安商會向杏田村捐贈25萬餘元  「長沙南安商會這次的捐贈,為村裡帶來了災後重建的一道曙光,我代表全村感謝你們。」8日,向陽鄉杏田村村委會主任吳進夥感激地說。  當天,長沙南安商會會長黃志聰一行5人到向陽鄉杏田村考察,舉行幫扶杏田村產業發展暨災後重建捐贈儀式,為村裡送上了災後重建、產業扶貧的一把「金鑰匙」。    受颱風「莫蘭蒂」「鯰魚」影響,杏田村受災嚴重,80%房屋受災,倒塌房屋5處,其中公路受損尤為嚴重,7公裡的道路出現塌方30多處、溜方40多處。  「天災無情,人有情。」
  • 隴南化馬橋修復通車 公路災後恢復重建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
    原標題:隴南化馬橋修復通車  公路災後恢復重建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  中國甘肅網12月21日訊 據蘭州晚報報導
  • 鼓樓區文化館開展「爭當志願者 共建新家園」災後恢復重建志願服務...
    2016年9月20日晚,由中共福州市委文明辦、福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福建省藝術館主辦,福州市群眾藝術館、中共永泰縣委文明辦、永泰縣科技文體局承辦,鼓樓區文化館協辦的「不忘初心 繼續前進」——「爭當志願者 共建新家園」災後重建志願服務活動暨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志願活動在永泰縣葛嶺鎮文化站舉行
  • 濟南市發布颱風災後重建志願服務倡議書
    8月13日,濟南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濟南市志願服務聯合會、濟南市志願服務推進中心聯合發布颱風災後重建志願服務倡議書。洪水退去,衛生防疫工作不能鬆懈,倡議書中提到:醫療衛生等專業志願者要深入受災地區開展義診等活動,普及衛生防病知識。防疫志願者要到一線噴灑防疫消毒藥物。
  • 唯創生物技術(上海)有限公司攜全體員工支援雲南災後重建
    8月3日在雲南省昭通市魯甸縣境內發生6.5級地震災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各級政府、社會組織等社會各界立即投入關鍵的72小時救援工作,愛心企業和愛心人士紛紛慷慨解囊捐資捐物
  • 【河南日報】安陽林州(東崗):不等不靠 重建家園
    村裡曾經參加過修築紅旗渠的老人和青壯年一起,為重建家園貢獻力量。不等不靠災後重建全面展開  (河南日報記者任國戰、尚傑)面對洪澇災害帶來的巨大創傷,安陽市的受災群眾擦乾淚水,不等不靠,採用多種形式進行生產自救。連日來,記者在林州市採訪中看到,多地全面展開災後重建工作,重建家園的全民戰役已經打響。
  • 洪災!犍為15個鎮12.2萬群眾受災直接損失42億元以上!
    犍為縣迅速成立應對洪峰過境領導小組,立即啟動Ⅰ級防汛應急響應,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靠前指揮、科學施策,紮實抓好搶險救援和災後恢復工作。8月19日,樂山市副市長、公安局長胡國民到犍為縣指導抗洪救災工作。縣委書記王策鴻,縣委副書記、縣政府縣長孫廷鵬,縣人大常委會主任高波等縣領導隨行。胡國民一行先後察看玉津鎮、帥家溝受災群眾安置點、新南興駕校、岷江二橋、鐵爐鎮五一壩,實地查看受災情況,並聽取了有關工作匯報。他充分肯定了縣委、縣政府在應對此次洪災工作中的表現。
  • 臨安幹群齊心重建家園!
    災情發生後,區委區政府等主要領導深入災區,察看災情,看望慰問受災群眾和救災人員, 並通宵堅守搶險救災前線指揮部,全面部署搶險救災工作,帶領全區人民投入搶險救災、重建家園的大潮中。在此次颱風重災區島石鎮、龍崗鎮,洪水退卻後,當地鎮村黨員幹部群眾立即行動,投入到災後自救中。
  • 搶險、救災我們履行社會責任 ——中機五建支援寧國市甲路鎮莊村災後重建
    2019年8月10日,颱風「利奇馬」突襲安徽寧國,甲路鎮是該市遭遇「利馬奇」颱風創傷最嚴重的鄉鎮之一,該莊村坐落在寧國市甲路鎮的東南方,西臨天目山北塶
  • 災後送愛心饅頭去老兵基地
    8月31日,臨朐紅色研究會去石家河開發區白家莊沂蒙老兵基地進行慰問援助活動,將紅色文化研究會會員愛心人士捐助的
  • 菲律賓總統府:尤蘭達威力強致使重建緩慢
    商報:在經歷了超級颱風尤蘭達風災的2年後,總統府昨天說,該超級風的史無前例威力是政府在災區之重建工作進度落後的原因  風力達時速235公裡的尤蘭達在2013年11月8日吹襲菲律賓時,造成至少6300人亡及超咼147萬戶家庭受災。  陳顯達說,因此,他能理解批評者認為重建工作進度一直落後。  他指出,菲律賓經歷一場巨大的災難。他補充,政府繼續履行其工作。  他說:「我們需要重建更好的社區。」  陳顯達指出,重建公共市場、市政廳和文娛中心等。
  • 重建家園:沙洋生產自救如火如荼
    「大災之年迎大考」。  為了引導農民生產自救,縣農業局專門對市場進行了調研,根據市場需求,並與相關企業對接,對農戶採取「統一供種、統一配方施肥、統一綠色防控、統一災後管理、統一機械操作、統一訂單收購」。
  • 【加緊重建】多縣市聯動救援 40臺大型機械設備已抵達安圖
    百姓熱線7月24日報導    「7.20」洪災發生後,根據州委、州政府指示精神,州住建局王鐵局長帶隊
  • ​【新聞】龍捲風過後興開街道瓜臺子村積極開展災後自救
    災情過後,興開街道黨委、村黨支部積極組織村民開展自救,重建家園。       在瓜臺子村,這裡處在災後復原期。有的村民正在修繕自家屋頂,有的在清掃房屋,電力工人員忙著搶修線路,大型機械車輛正在清運垃圾。據瓜臺子村黨支部第一書記康龍介紹,這次龍捲風造成93戶村民房屋受損,其中,受損較輕的13戶,較重的68戶,嚴重的12戶。
  • 這個國家級救援基地唐山掛牌成立 將打造自然災害「防、治、救和災後重建」全流程產業鏈
    8月28日,應急管理部自然災害工程救援唐山基地在中國安能集團唐山分公司正式掛牌成立。據了解,唐山基地依託中國安能一局唐山分公司組建,是華北地區首個建成的國家級自然災害工程救援基地,立足京津冀,輻射華北、東北,提供自然災害工程救援服務保障,主要承擔重大自然災害工程救援、技能培訓、綜合演練、技術研發、物資裝備儲備管理、技能鑑定和能力評估、防災減災工程建設等任務。
  • 松村直登:「福島最後的男人」 福島災後難重建,變「死城」
    福岡縣富岡町距離核災警戒區不到20公裡,空曠的街道上藤蔓瘋長,花園裡雜草野花叢生。這個曾經擁有16000人的興旺社區,現在僅剩一人。 這片被放射性核汙染的無人土地,種水稻的農民松村直登已經不能再繼續耕種了。儘管政府下達了命令,他也拒絕離開。他說他考慮過這樣下去會患癌,但還是選擇留下來。事實上在事故發生後不久,他曾隨家人離開過一次,但之後的經歷卻讓他堅定了回來的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