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輕鬆鬆,動動手指,不用工作就能賺錢」「正規平臺,誠邀刷單,按條結算,輕鬆上手」……此類「網絡兼職」小廣告頻現兼職群、朋友圈,實際卻是網絡詐騙,誘使一些大學生、家庭主婦、無業人員上當受騙。宣稱「躺賺」首先「吸睛」,「正規刷單」利用「黑產」勾勒出「靠譜」假象,一些人想「靈活賺錢」的欲望被點燃,下一步就該「實操」。有的騙子「赤膊上陣」,甩給即將上鉤者一個二維碼,讓其「掃單」,一旦「掃」了,受害人的錢就被轉走,刷單者質問,被告知「搞錯」,又讓掃其他碼,反覆幾次騙得差不多了,就被騙子「拉黑」。還有「放長線釣大魚」,讓刷單者先「墊付」,說是返還本金並給「佣金」。起初,小額兌現給點「甜頭」,等刷單者大投入,對方就「失聯」。受騙者如夢方醒,卻沒後悔藥。
上述詐騙套路算不上高明,就是抓住了一些人想輕鬆賺錢的貪婪心理,對刷單「黑產」不唾棄或者輪到自己就「另說」,甚至都不想想「每單佣金高達10%」——哪有這麼「血賺」的好事?刷單本身就是違法行為,這在電商法中寫得明明白白。刷單是一種欺詐,意在製造「偽成交」,利用虛假「高銷量」與「從眾心理」蒙蔽消費者購買。這也是一種不正當競爭,嚴重侵犯消費者知情權。刷單還會導致惡性循環——如果A商家刷,B商家不刷,B的銷售很可能受影響,倘若B效仿,刷單「泡沫」會越來越大。長此以往,市場環境會被汙染。正因如此,法律必須說「不」,刷單商家要接受法律制裁。刷單者其實是在「助紂為虐」,充當欺詐者的幫兇是可恥的。隨著一些電商敬畏懲處,刷單「黑產」逐漸減少,一些打著刷單旗號的詐騙卻越來越多,此時加入刷單,很可能成為被「血坑」的對象。因刷單被騙雖是受害者,但這種上當可能難獲同情,還會面臨法律懲處。真刷單「助紂為虐」,假刷單「自投羅網」,這種「塹」真別吃。打擊刷單詐騙,追擊幕後「黑手」,執法者絕不手軟,這也是淨化市場環境、維護公平競爭的應有之義。注水數據,惡性競爭,虛假繁榮,對商家沒好處,除了自律,他律也設有紅線,不能觸犯。想掙快錢、不勞而獲,可能被別有用心者利用,拒絕「刷單」利人利己,切忌「蹚渾水」害人害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