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中歐完成雙方投資協定談判,華盛頓發出了酸葡萄酸倒牙的尖叫。
美國副國家安全顧問博明怒斥歐盟「不顧中國的人權表現」而與北京達成這項協議,是歐盟「連遮羞布都扯掉了」;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也指責這是一個「糟糕的協議」,對美國構成了地緣政治挑戰;還有美國的保守主義學者很憤怒地表示:「歐洲人怎麼能站在中國一邊而不是美國一邊呢?」
戰略自私和狂妄看來把一些美國政治精英的腦子燒壞了。他們以為美國的地緣政治利益與歐洲是一致的,他們在中國問題上胡來,歐洲人理所當然要亦步亦趨。他們還以為價值觀就是一切,美歐之間的意識形態紐帶可以強得讓歐洲拋下在中國的巨大利益,一心一意地做美國的「政治小三」。
而就在2020年12月30日,也就是中歐宣布完成談判的同一天,美國政府宣布對產自法國和德國的飛機零部件以及葡萄酒等歐盟輸美產品加徵關稅。
華盛頓光是嘴上說要與歐洲共同對付中國,他們倒是向歐洲多讓點利啊。一說起道義,他們一副君子腔;一算起利益,他們又拿出一本小人帳。
其實很多西方學者是很清醒的,認為美歐達成一個廣泛的統一對華貿易政策、採取相同的對華立場非常不切實際。因為雙方的產業現實不同,圍繞經濟的地緣政治考量也不一樣。華盛頓想把對華經濟問題完全地緣政治化,與它的霸權主義路線緊密結合起來;歐洲則更關心自己的發展,更希望就經濟說經濟。
美國的經濟機器出了嚴重問題,其中很重要的一條是它的運轉邏輯受到了政治的猛烈衝擊。現在華盛頓更多考慮的似乎是如何讓中國不好,而不是如何讓美國更好。只有全盛時期的美國才有資本按照這種邏輯行事,而且還只能對中小經濟體這樣幹。現在美國經濟本身已經捉襟見肘,反而衝著同樣是超大經濟體的中國耍任性,這是它自己想不開。
歐盟與中國打交道的邏輯很正當,就是首先考慮怎麼讓自己好,而不是不顧自身代價地害中國。看看中國大城市的街道上有多少奔馳、寶馬、奧迪和大眾牌子的德國車在跑吧,還有中國人消費了多少來自法國、義大利的時尚品乃至奢侈品!中國的市場仍在蓬勃發展,不擴大與中國之間的合作,美國能給歐洲提供其未來發展所需的新空間嗎?
美國一些精英對地緣政治的痴迷已經到了病態程度,而現在困擾全球的是新冠病毒和被病毒損害的經濟民生,各國老百姓首先想的是健康安全,是如何多掙錢改善生活,他們需要的是國家發展。地緣政治適當講講挺有趣,講太多了就像到了中午就餐時間,開會者仍然喋喋不休地進行政治鼓動一樣讓人討厭。
美國需要恢復它面對中國時的正常和從容,接受中國在它勤勞、聰明的人民共同努力下必將不斷發展這一基本現實,別與規律較勁,別看什麼都像地緣政治。它不僅不應阻止歐洲與中國達成雙方投資協定,它自己也應該改變思路,多琢磨怎麼樣通過加強與中國經貿合作實現自我增益,而不是寧肯自己吃虧也要打擊中國。
不惜代價地搞垮對方,那是戰爭邏輯。而現在是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人類面對的是新冠病毒這一共同敵人。華盛頓別把時代搞錯了,把自己搞暈了。
本文系環球時報社評,原標題:華盛頓發出酸葡萄酸倒牙的尖叫
請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我們or回到文章頂部,點擊環球時報 (微信公眾號ID:hqsbw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