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直播已經成為一門職業,無論是表演、遊戲還是賣貨,觀看直播已經成為網友們日常的一種娛樂和消費習慣。為加強對網絡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的引導規範,昨天(11月23日),國家廣電總局下發了《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關於加強網絡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管理的通知》。通知規定,網絡秀場直播平臺要對網絡主播和「打賞」用戶實行實名制管理。未實名制註冊的用戶不能打賞,未成年用戶不能打賞。
假靳東:姐姐你好,我加你6次了,可以給我一顆福星,一個關注,點左下角的小箭頭,加我好友嗎?
前段時間,媒體報導江西一位61歲大媽鬧著離婚,自稱要嫁給明星「靳東」的新聞,鬧得是沸沸揚揚。
大爺:這個是假的,這是不可能的,你又不是美女,人家有個老婆的,人家跟你結婚。
大媽:你不要吵。
大爺:不是跟你吵,是要告訴你現實。
大媽:我告訴你不要跟我講話,不關你事。
這位大媽稱,這個短視頻中的靳東不僅對她表白,還約她見面,她也為此花費了不少,經常在這個帳號直播帶貨時,購買上面推銷的產品。
隨著事件持續發酵,記者深究出這個自稱「靳東」的帳號,其實只是一個自媒體的營銷號,它用靳東的頭像、劇照製作短視頻,並配上一些極其肉麻的「情話」,四處「吸粉」,最後達到「直播賣貨」、「求打賞」的目的。在記者的調查過程中,還發現除了明星靳東,還有其他不少大同小異套路的假冒明星帳號。
假劉濤:你好呀,我是劉濤,今天想問你一句話,喜歡我嗎?
這樣的事件,看似笑話,但實際上也反映出直播亂象,行業管理不嚴等問題。除此之外,隨著網際網路直播、遊戲的幼齡化,類似的「打賞門」事件還接二連三發生在孩子之間,令家長們頭疼不已。今年8月份,南寧市的李先生就發現,他微信帳號內的資金突然莫名其妙地少了7500元,這可是他們全家一個多月的總收入。李先生趕緊追查,結果發現這些錢是被他9歲的兒子花在了遊戲上。
微信支付客服人員:這些錢都是轉給了您的微信好友「風採雲霄」的這個人,核實到是消費到這個和平精英遊戲上面。
記者:有過這種支付行為嘛?
李先生兒子 淘淘:不記得。
記者:買過東西嘛?在遊戲裡面?道具?
淘淘:沒有。
記者:每次大概會玩多久?
淘淘:我也記不起來了。
記者:覺得他有沒有意思?
淘淘:有點。
正是由於對未成年人缺少設置防線,類似未成年人「糊塗打賞」現象時有發生,而「打賞」的背後,往往會導致一個並不富裕的家庭陷入巨大的財務危機。
據統計,若以總流水計量的國內視頻直播行業市場規模由2015年的64億元增至2019年的1082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103%。
直播行業的收入來源於直播打賞、廣告收入、會員收入、遊戲推廣及佣金分成等五大渠道。其中以遊戲和才藝為主的泛娛樂直播平臺核心收入來源於直播打賞,佔比超過90%。一些市民表示,他們對於打賞主播、遊戲充值等消費行為屢見不鮮,有的甚至很瘋狂。
市民:就給主播點讚送禮物,一直刷一直刷。
市民:我感覺是男的打賞給女主播比較多,這樣肯定不好。
市民:那些小孩可能會拿媽媽手機往裡面充錢。
針對目前經常發生的,網絡電商直播平臺直播亂象、主播售賣假貨的行為,以及有不法網絡主播欺騙未成年用戶為其高額打賞禮物等,廣電總局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關於加強網絡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管理的通知》中規定:網絡秀場直播平臺要對網絡主播和「打賞」用戶實行實名制管理。未實名制註冊的用戶不能打賞,未成年用戶不能打賞。要通過實名驗證、人臉識別、人工審核等措施,確保實名制要求落到實處,封禁未成年用戶的打賞功能。平臺應對用戶每次、每日、每月最高打賞金額進行限制;其次,網絡電商直播平臺要對開設直播帶貨的商家和個人進行相關資質審查和實名認證,不得為無資質、無實名、冒名登記的商家或個人開通直播帶貨服務。
記者了解到,此專項工作自即日起至年底集中開展,11月30日前將登記核查情況和規範治理的工作成效總結上報,重要情況隨時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