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印尼《商報》12月22日報導, 印尼政府將出臺六項新規定,為中小企業進口原材料鬆綁。
貿易部長魯基塔稱,此前政府出臺了進口紡織及鋼鐵的兩項規定;政府將再出臺6項規定,削減此前漫長的進口原材料程序,讓中小企業獲得更多便利。新規定鬆綁中小企業在進口貨物方面的管制方案並實行進口事後審計。魯基塔說:「中小企業只要在網上申報進口報關單,不需要其他一大堆手續。」 預計新規定明年初生效。
印尼清關嚴格主要是針對中國出口商品,原因大致有兩個:
一,中國是印尼最大的進口國。
根據印尼中央統計局數據,今年(2017年)前10個月,印尼進口1267億美元,同比增長14.95%,其中最大的非油氣進口來源地是中國,進口額為279.8億美元,佔進口總值的26.12%;其次分別是日本和泰國,進口額分別為123.7億、76.4億美元;
二,中國向印尼出口商品中違規產品比重較大。
綜合印尼《雅加達郵報》《印華日報》12月13日報導,根據印尼國家標準(SNI)和使用手冊及保修卡(MKG)的要求,印尼貿易部近日公布了2017年度的產品檢查結果。
該部在檢查的582項產品中發現有171項違反了要求。貿易部消費者保護和貿易秩序總司長Syahrul星期一說:「我們發出了警告,並停止了一些進口。」
他表示,年度檢查是為了保護消費者,如果在下次檢查中發現沒有改進,將根據消費者保護條例起訴涉及的公司。Syahrul稱,違規產品是大多為進口產品,其中大部分來自中國。
這次檢查發現,27.4%的產品不符合國家標準,33.9%違反使用手冊和保修卡條例,其餘產品則涉及未能提供標籤或製造商信息等問題。被檢查的產品包括汽車、電子、家用產品和食品等。
印尼紅燈期無限延長,清關嚴格程度前所未有的情況,背後有一位深信「稅收為國富」的鐵腕財政部長絲莉穆麗婭妮,而此次風向的改變,也同樣來自國家經濟政策層面的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