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性黑色素瘤,竟會長在這個你意想不到的地方

2021-02-22 哎喲不怕

點擊上方「哎喲不怕」

就能獲得與腫瘤、健康相關的權威資訊!

日前,上海第九人民醫院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口腔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張志願團隊在國際權威期刊《臨床腫瘤研究》與《治療診斷學》上先後發表兩篇聚焦口腔—頭頸黏膜惡性黑色素瘤(MM)的期刊。

研究披露了迄今最大規模的口腔—頭頸黏膜惡性黑色素瘤基因組特徵圖譜描繪結果及相關靶向治療的轉化研究成果,進一步證實針對CDK4基因擴增的MM患者進行帕博西尼(Palbociclib)靶向用藥的可行性;同時,針對MM病人組織源性PDC細胞模型開展高通量藥物篩選,證實了抗癌藥物帕納替尼(Ponatinib)可作為存在KIT特定突變位點MM患者的潛在治療策略,對推動後續患者個體化治療的臨床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張志願介紹,根據2018年全球癌症統計報告,2018年全球惡性黑色素瘤預計新增發病人數約104萬例,死亡人數預計超過6.5萬例。「儘管惡性黑色素瘤在我國是少見腫瘤,但其病死率高,發病率也在逐年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惡性黑色素瘤明顯區別於歐美白種人發生的惡性黑色素瘤,常見於口腔、口鼻咽部的黏膜惡性黑色素瘤(MM)在中國人群中佔全部惡黑的20%至30%,遠高於歐美人群中1%至5%的比例。

除此之外,我國MM與歐美人群中高發的皮膚惡性黑色素瘤在發病機制、生物學行為、組織學形態、治療方法以及預後等多個方面差異巨大。但由於缺乏大規模循證醫學證據,目前臨床上還沒有系統的治療建議和用藥規範。「我們見到這類腫瘤多發轉移或無法手術的患者,常常也是無計可施,令人心痛。」張志願告訴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為此,團隊急需進一步明確這類具有中國人種特異性的口腔—頭頸腫瘤的遺傳學特徵,發現其中切實可行的治療靶點,並利用PDX模型藥物篩選平臺,獲得針對性的治療策略,從而避免在臨床中盲目照搬歐美的治療經驗。

課題組研究發現,與皮膚惡性黑色素瘤相比,MM的遺傳學特徵存在顯著差異,比如大規模的遺傳學事件基因拷貝數變異和染色體結構變異,尤其是在5號和12號染色體間頻發的染色體結構變異, 對於腫瘤的發生和發展可能起到驅動性作用。

為了更快地把研究結果應用於患者臨床治療,團隊依據研究中發現的高頻CDK4基因擴增(存在於50%以上的MM患者中),選擇了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已批准的CDK4/6靶向藥物帕博西尼,依託本課題組目前建立的全球最大的口腔—頭頸腫瘤PDX模型藥物篩選平臺,開展了PDX模型臨床替代性試驗。

通過遺傳學註解的PDX模型隊列,課題組發現,帕博西尼在發生CDK4擴增的模型中表現出顯著的腫瘤抑制作用,進一步證實了在分子分型的MM患者中開展帕博西尼「生物標誌物驅動」(Biomarker-driven)臨床試驗的可行性。「考慮到MM臨床上嚴峻的治療現狀,本研究取得的成果亟需開展臨床試驗予以驗證,從而為該疾病的治療提供循證醫學依據。」張志願介紹,目前九院已建立臨床研究型病房,為包括口腔—頭頸腫瘤在內的多種疾病相關的臨床研究的開展提供了支持,「依託國家口腔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我們已經開始了針對分子分型的MM患者進行帕博西尼藥效評估的相關臨床試驗設計和申請工作。」

張志願院士團隊博士研究生周榕、石超吉、韓永、陶文杰和口腔病理科主任李江教授為共同第一作者,孫樹洋研究員為共同通信作者。

來源:上觀新聞

為「哎喲不怕」設一顆小星星吧~

可以更快找到不怕姐哦~

相關焦點

  • Cancer Research: 脂肪細胞釋放外泌體促進黑色素瘤侵襲
    脂肪細胞是許多類型腫瘤的微環境中的一員,包括侵入性黑色素瘤,其可以遷移到皮膚中富含脂肪細胞的皮下層中。來自法國土魯斯大學的研究人員證實,脂肪細胞(Adipocytes)分泌高豐度外泌體,其然後被腫瘤細胞吸收,從而增加腫瘤細胞遷移和侵襲能力。體外培養的3T3-F442A成熟脂肪細胞培養液中的外泌體(ad-exos)可以增加黑色素瘤細胞的遷移和浸潤能力。
  • 第一波:黑色素瘤
    ,在線「開診」第一波:黑色素瘤其餘腫瘤請關注「圈圈美醫行記」或「美尊醫詢」獲得最及時的信息之前圈圈放出一個小引子,告訴大家最近正在籌備「大招」,抱歉憋得太久了一點,終於終於今天可以劇透了黑色素瘤、乳腺癌、結腸癌、肺癌……一大波超頂尖專家將重磅來襲,每個人的來頭都絕對光環滿滿,這樣的福利,絕對是過了這個村就沒有這個店了!期待吧!
  • 「年齡再大、病情再難也有辦法」 我院耳鼻喉科成功實施鼻內鏡下黑色素瘤切除術
    在外院診斷為「鼻腔鼻竇惡性黑色素瘤。」兩個月來,患者鼻腔反覆出血伴鼻塞,偶有頭痛、頭昏。「我陪母親睡覺時發現被子、床上到處都有血跡,我心裡鑽心的疼痛。之前鄰居也是同樣的症狀,經過四院治療挺好,於是我立即帶母親來治療。」       蘇志高主任醫師經驗豐富,檢查後發現患者左側鼻腔內疑似有腫物。經進一步鼻竇CT檢查,證實左側鼻腔、篩竇、蝶竇佔位性病變。
  • 發生在軍隊的皮膚癌:一項關於現役和退役人員黑色素瘤和非黑色素瘤皮膚癌發病率、預防和篩查的系統評價
    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審校:史玉玲  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翻譯:陽和麗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摘要背景:職業性日光暴露是發生皮膚癌的一個被充分研究的危險因素,但需要更多的工作來評估美國軍事人員中黑色素瘤和非黑色素瘤皮膚癌的風險
  • Nature Medicine:華人學者發現BRAF突變黑色素瘤抵抗靶向治療的新機制
    研究人員在存在治療抵抗的黑色素瘤細胞系中檢測了STAG蛋白家族的表達情況,發現在一些細胞系中STAG2和STAG3存在表達下降,其中一些細胞系同時對BRAF和MEK抑制劑具有抵抗特性。隨後研究人員利用黑色素瘤細胞系和腫瘤移植小鼠模型發現敲低任何一種蛋白的表達都能降低對BRAF抑制劑的敏感性,這種作用由MAPK信號途徑的重新激活所介導。與之相比在BRAF突變的黑色素瘤細胞中增加STAG2和STAG3的表達能夠增加BRAF抑制劑藥物vemurafinib的治療有效性。
  • 醫生教你判斷
    《非誠勿擾2》這部電影很多人應該是看過的,當時還挺火,這部電影中李香山(孫紅雷飾)這個角色就被診斷為惡性黑色素瘤這種惡病,因為聽說沒得治,所以他選擇放棄了治療,最終以跳海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非誠勿擾2》電影截圖 圖源:騰訊視頻黑色素瘤為什麼這麼難治?
  • 頂級雜誌Nature Medicine:黑色素瘤PD-L1免疫療法的新途徑
    在轉移性黑色素瘤患者中首次發現了免疫檢查點抗CTLA 4抗體(Ipilimumab)阻斷,可以使腫瘤病人臨床受益,很快CTLA-4抗體被更有效、毒性更小的抗Pd-1抗體(pbrobrolizumab和nivolumab)所取代。
  • 今日病例:惡性孤立性皮膚纖維瘤
    孤立性皮膚纖維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是一種少見的成纖維細胞性間葉腫瘤,可累及各種器官如皮膚和腹膜。
  • 足底惡黑
    作者:鄧丹 張雪 曹宇 周婉格 吳承龍 祁懷山上海新華醫院皮膚科、骨科、腫瘤科、病理科MDT診療團隊vs護理團隊前些日子發了個腳底惡黑的朋友圈
  • 臨床試驗招募:XZP-3287治療中國晚期惡性實體瘤受試者的多中心、開放的I/II期臨床研究
    單藥多線 II 期研究:既往或現在合併其它惡性腫瘤(非黑色素瘤的其他 皮膚腫瘤或宮頸原位癌除外,或者該惡性腫瘤得到完全緩解,並至少 3 年 未經治療) ;5.
  • 皮膚科醫生:指甲上長出這東西,你就要小心腫瘤了!
    陳先生有些疑惑就到醫院尋求醫生的幫助,醫生初步懷疑可能是甲母痣或者是黑色素瘤,就切下了部分指甲組織進行病理檢查。活檢結果顯示,是良性的甲母痣。甲母痣是一種良性的病變,最常見症狀就是指甲中出現黑線。當然,它也不總是有顏色的,只是大多數情況下會導致皮膚黑色素細胞異常產生黑色素而造成指甲黑線的出現。甲母痣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良性腫瘤惡化成惡性的黑色素瘤。
  • 專家告訴你:如何識別最常見的皮膚癌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皮膚科副主任醫師 穆欣——《如何識別最常見的皮膚癌》基底細胞癌(BCC)作為人體最常見的皮膚惡性腫瘤,發病率是鱗狀細胞癌的4-5倍,是惡性黑色素瘤的表面可能會伴有明顯的毛細血管擴張;到後期它的皮損的邊緣會有一個捲曲隆起的邊,臨床上一般叫做珍珠樣的改變;另外隨著皮損的緩慢增大,中央會破潰形成潰瘍型的損害,所以這種皮膚癌,它有著多種典型的臨床特徵總結來說就是:最常見表面毛細血管擴張的丘疹或結節;可伴破潰或潰瘍;淺表BCC可呈體癬樣;硬化性BCC和浸潤性BCC可呈瘢痕樣;色素性BCC可類似於黑色素瘤樣
  • 惡性黑色素瘤等於很快死亡?我們已能夠借來更多時間!
  • 義烏11歲少女身患惡性肌肉瘤,你願意幫她嗎?
    你願意幫助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