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在軍隊的皮膚癌:一項關於現役和退役人員黑色素瘤和非黑色素瘤皮膚癌發病率、預防和篩查的系統評價

2021-02-23 CSDCMA皮科時訊論壇

Kelsie Riemenschneider , MD, Jesse Liu ,BSE , and Jennifer G . Powers , MD , Nashville , Tennessee ; Durham , North Carolina ; and Iowa City , Iowa

主題負責人:肖生祥  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審校:史玉玲  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

翻譯:陽和麗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

摘要

背景:職業性日光暴露是發生皮膚癌的一個被充分研究的危險因素,但需要更多的工作來評估美國軍事人員中黑色素瘤和非黑色素瘤皮膚癌的風險,以改善該人群的教育和篩查工作。

目的:對美國軍事人員進行皮膚癌風險的廣泛評價,告知預防性教育、診斷和治療結果,以更好地防止皮膚癌的發生。

方法:對已發表的軍事人員黑色素瘤和非黑色素瘤皮膚癌的研究進行系統評價。

結果:總共有9項研究描述了美國軍方皮膚癌的發病率,其中4項是針對黑色素瘤的研究。研究結果顯示,在戰爭時期,軍事人員及戰俘的黑色素瘤的風險增加。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軍事人員在熱帶環境中的服役與黑素瘤和非黑色素瘤皮膚癌的發病率的增加有關。兩項研究發現黑素瘤風險增加也與兵種有關,美國空軍中的黑素瘤發病率最高。一些評價性的研究表明,與美國的非軍事人口相比,在服役期間太陽光暴露的增加和缺乏足夠的防曬,是美國軍隊和退伍軍人群體中皮膚癌發病率較高的原因,。

局限性:綜述的文章有不同的結果;前瞻性隨機對照試驗將有助於發展幹預措施,以減輕美國軍方的皮膚癌風險。

結論:該綜述為美國現役和退伍軍人群體發生皮膚癌的風險增加提供了大量證據 ( J Am Acad Dermatol 2018;78:1185-92.)

關鍵詞:基底細胞癌;黑色素瘤;軍隊;非黑素瘤;職業日光暴露;預防;篩查皮膚癌;鱗狀細胞癌;退伍軍人。

內容提要

本文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其他任何媒體、網站如需轉載或引用,須獲得授權且在醒目位置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JAMA子刊:晚期皮膚癌的免疫治療
    這項研究的資深作者Feng Xie博士表示:「這是第一次比較BRAF突變的黑色素瘤的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我們的結果將幫助患者和醫生選擇療法。」近年來,市場上湧現出大量的免疫治療化合物,它們都聲稱能夠明顯改善癌症患者的生存率。儘管許多患者受益於這些藥物,但對於另外一些患者,免疫治療的作用很少或沒有。這些個體的遺傳背景可能與治療化合物不相容。
  • 專家告訴你:如何識別最常見的皮膚癌
    >(BCC)作為人體最常見的皮膚惡性腫瘤,發病率是鱗狀細胞癌的4-5倍,是惡性黑色素瘤的20倍,腫瘤起源於皮膚表皮和毛囊的基底細胞或幹細胞,具有多種分化方向,最常見鱗狀分化,也可向其他皮膚附屬器分化。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如何識別這種最常見的皮膚癌。皮膚的基底細胞癌,最常見於老年人,多發生於面部、頸部、手背等長期日曬曝光的部位,在面部,眼周和鼻部是最常見的好發部位。
  • 圖說:這些斑點都是皮膚癌的前兆
    皮膚癌是一種較為惡性的癌症,在歐美屬於高發地區,美國的一項統計數據顯示,每5個人中就有一個患有皮膚癌。防止皮膚癌的辦法很簡單,避免紫外線過度照射,無論是外出還是開車的時候都應該塗抹防曬霜或者衣服遮蓋裸露部分,從而降低紫外線對皮膚的傷害。來自美國皮膚病學會的專家就給出了圖解,一旦你出現下面圖表中的任何一種情況,就應該及時到醫院進行相關檢查。
  • Nature Medicine:華人學者發現BRAF突變黑色素瘤抵抗靶向治療的新機制
    研究人員在存在治療抵抗的黑色素瘤細胞系中檢測了STAG蛋白家族的表達情況,發現在一些細胞系中STAG2和STAG3存在表達下降,其中一些細胞系同時對BRAF和MEK抑制劑具有抵抗特性。研究人員找到了可能與治療抵抗相關的STAG2基因突變,但是在他們的體系中找不到任何可能的STAG3突變,回顧之前發表的一項BRAF抑制劑治療的研究發現在治療前樣本中存在一些STAG3突變,而攜帶這些突變的腫瘤會在治療之後很快出現抵抗。隨後研究人員利用黑色素瘤細胞系和腫瘤移植小鼠模型發現敲低任何一種蛋白的表達都能降低對BRAF抑制劑的敏感性,這種作用由MAPK信號途徑的重新激活所介導。
  • 英國男子背部長「怪角」,經醫生確診為皮膚癌
    據英國癌症研究中心稱,大多數這種病例在 「角」長出之前就得到了診斷和治療。然而,切斯特伯爵夫人醫院的醫務人員在為他移除腫塊時,震驚地發現,這種疾病並沒有擴散到他身體的其他部位。醫生們在英國醫學雜誌《病例報告》中披露了這一不尋常的病例。醫生們說,這提醒人們,即使在能夠獲得免費醫療的國家,這類患者也可能「漏網」。
  • 惡性黑色素瘤,竟會長在這個你意想不到的地方
    日前,上海第九人民醫院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口腔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張志願團隊在國際權威期刊《臨床腫瘤研究》與《治療診斷學》上先後發表兩篇聚焦口腔—頭頸黏膜惡性黑色素瘤(MM)的期刊。張志願介紹,根據2018年全球癌症統計報告,2018年全球惡性黑色素瘤預計新增發病人數約104萬例,死亡人數預計超過6.5萬例。「儘管惡性黑色素瘤在我國是少見腫瘤,但其病死率高,發病率也在逐年增加。
  • Cancer Research: 脂肪細胞釋放外泌體促進黑色素瘤侵襲
    基質體細胞和癌細胞之間的交互聯繫導致了惡性腫瘤的進展。最近的證據表明,這種交互聯繫是由外泌體介導的一個顯著方式,即由大多數類型細胞分泌納米囊泡,並在細胞之間實現蛋白質、脂質和核酸的轉移。脂肪細胞是許多類型腫瘤的微環境中的一員,包括侵入性黑色素瘤,其可以遷移到皮膚中富含脂肪細胞的皮下層中。來自法國土魯斯大學的研究人員證實,脂肪細胞(Adipocytes)分泌高豐度外泌體,其然後被腫瘤細胞吸收,從而增加腫瘤細胞遷移和侵襲能力。體外培養的3T3-F442A成熟脂肪細胞培養液中的外泌體(ad-exos)可以增加黑色素瘤細胞的遷移和浸潤能力。
  • 第一波:黑色素瘤
    ,在線「開診」第一波:黑色素瘤其餘腫瘤請關注「圈圈美醫行記」或「美尊醫詢」獲得最及時的信息之前圈圈放出一個小引子,告訴大家最近正在籌備「大招」,抱歉憋得太久了一點,終於終於今天可以劇透了黑色素瘤、乳腺癌、結腸癌、肺癌……一大波超頂尖專家將重磅來襲,每個人的來頭都絕對光環滿滿,這樣的福利,絕對是過了這個村就沒有這個店了!期待吧!
  • 「年齡再大、病情再難也有辦法」 我院耳鼻喉科成功實施鼻內鏡下黑色素瘤切除術
    在外院診斷為「鼻腔鼻竇惡性黑色素瘤。」兩個月來,患者鼻腔反覆出血伴鼻塞,偶有頭痛、頭昏。「我陪母親睡覺時發現被子、床上到處都有血跡,我心裡鑽心的疼痛。之前鄰居也是同樣的症狀,經過四院治療挺好,於是我立即帶母親來治療。」       蘇志高主任醫師經驗豐富,檢查後發現患者左側鼻腔內疑似有腫物。經進一步鼻竇CT檢查,證實左側鼻腔、篩竇、蝶竇佔位性病變。
  • PNAS:一種有望取代手術的皮膚癌治療新方法
    耶魯大學的研究人員最近開發出一種新型的皮膚癌治療方法。它將納米顆粒注射到腫瘤中,採用雙管齊下的方式殺死癌細胞,從而有望取代手術。
  • 「金剛狼」休傑克曼皮膚癌再復發 一年來第三次
    新快報10月29日報導 據外國媒體報導,金球影帝、「金剛狼」休-傑克曼日前再次接受皮膚癌治療。
  • 在遭遇了墜崖、車禍和早期皮膚癌後,美國姑娘用13天完成了環遊世界的心願
    在此之前她就是一個戶外愛好者,一個月之前她遭遇了從懸崖上摔下來、車禍和早期皮膚癌的人生。在皮膚癌治療休養之後,她以這樣的方式完成了自己的重生。這是她旅行第一天在墨西哥瑪雅金字塔的照片。事不過三,但她在之後的常規檢查中發現了皮膚癌。連遭噩運,好在姑娘夠堅強,最後挺過來了。她在治癒之後有兩周的假期,開始領悟「活在當下」的意義。圖為旅行第6天,古羅馬鬥獸場。
  • 頂級雜誌Nature Medicine:黑色素瘤PD-L1免疫療法的新途徑
    在轉移性黑色素瘤患者中首次發現了免疫檢查點抗CTLA 4抗體(Ipilimumab)阻斷,可以使腫瘤病人臨床受益,很快CTLA-4抗體被更有效、毒性更小的抗Pd-1抗體(pbrobrolizumab和nivolumab)所取代。
  • 正經科普:宮頸上皮內瘤變
    它是一種介於正常宮頸與宮頸癌之間的一組病變,分為低級別上皮內瘤變(LSIL,即原CIN1)和高級別上皮內瘤變(HSIL,即原CIN2和CIN3)。流行病學調查發現:與性傳播疾病(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多個性伴侶、性生活過早(<16歲)、免疫抑制等密切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