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過多次處理舊衣服經驗的市民張磊表示,目前還有一種全新的舊衣回收方式——在線回收。他在微信裡打開了一家上門收舊衣服公司的公眾號,在公眾號裡點擊「預約收衣」,填寫個人的地址、電話及衣服重量,約好上門收衣的時間。第二天,快遞小哥準時上門免費收衣。張磊說,「不用我自己找捐衣地址,也不用我花錢郵寄,這一方法是我到目前為止發現的處理舊衣服的最佳途徑。」
對於這一舊衣回收的新途徑,康瑜和王麗仍然有所擔心。王麗說:「如果真的如這家公司所言,我們捐的衣服經過挑選,合適的捐往貧困地區,不合適的經環保處理利用以平衡費用,我完全可以理解。但我擔心這會不會是個盈利機構,借著人們的愛心來賺錢。」
這家公司的微信公眾號上寫明:回收來的舊衣服都將進入分揀工廠,根據衣服的新舊程度、材質、厚薄、款式進行統一分類。一部分用於再生,製成農業保溫材料、建築工業隔音和填充材料、無紡布等;一部分用於出口,經過清洗消毒後,交給外貿公司出口到非洲的一些貧困國家;一部分再造成地毯、拖把、玩偶等;而最終用於公益捐贈的衣服所佔比例只有10%。
「10%用於公益捐贈,這一比例是不是太少了?」康瑜發出了這樣的疑問。記者把她的問題轉達給了這家公司的創始人。
「在我看來,舊衣回收這事不應該是純公益的,而應該有一種能令各方都能受益的商業模式。」這家公司的創始人和人人皆知的網際網路巨人「馬雲」同名,但卻是一個初出茅廬的「90後」創業者。「在我看來,只有各方都能受益的商業模式,才能讓公益事業得到持續發展。否則,僅憑純公益的微弱力量,根本無法解決每年多達2000多萬噸舊衣服的處理問題。」馬雲說,雖然他們的出發點是商業,但並沒有忘記公益,「如果捐贈者只想做公益,只希望將舊衣服單純地捐贈給貧困山區,我們也在自己的平臺上做了一個捐贈地圖,會把全國所有需要舊衣服捐贈的貧困山區都更新在這個平臺上,同時也會把每個山區所需要的具體衣服需求一一寫明。市民可以預約我們的服務人員上門收衣,運費由我們來承擔。」
「這太棒了!」看到這家在線平臺整合了直接捐贈衣服的地址,王麗感覺很高興。這為單純只想捐贈衣服的市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出口,尤其是不斷更新的舊衣需求信息,避免了因信息過時或需求不對稱而造成的一系列問題。
馬雲透露:「我們會給舊衣服提供者發放一些代金券,這些代金券可以在我們的網絡平臺上購買一些生活用品。而那些對舊衣服有實際需要的人也可以在這一網絡平臺上申領舊衣。我們會把經過清洗、消毒、整理的舊衣服免費寄給那些有需要的人。」
對於這樣一種舊衣回收商業模式,曾經在此平臺上捐過幾次衣服的張磊表示認可:「把需要的東西給到需要它的人手裡,而且對我來說,它免費解決了我的舊衣出路問題,也沒有造成汙染和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