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年來,這些足跡其實一直藏在當地農民的眼皮底下,」山東小有名氣的「恐龍獵人」唐永剛說道,他最早發現這片足跡時,當地人只知道「地上有坑」,但沒有人關心這些「坑」究竟意味著什麼。
看到唐永剛發來的照片,邢立達的第一反應是:「這不是恐龍腳印。」
2009年起,唐永剛開始與邢立達合作,在當地的馬陵山上發現了很多恐龍足跡。後者忙起來顧不上過去的時候,唐永剛就替他跑一趟。
這些年下來,老唐養成了習慣,只要一有空,他就會上馬陵山,看看有沒有新的足跡化石。2015年春節假期的最後一天,唐永剛又想去碰碰運氣,他叫上另一名化石愛好者柳洋,驅車30公裡來到了李莊的「金雞嶺」。
不過他們此行的目的不是尋找恐龍足跡,而是「撿鑽石」。
「金雞嶺」是馬陵山山脈延續而來的一處低矮的丘陵,1937年,附近村民曾在這裡發現了一顆重達281.25克拉的鑽石,是迄今為止中國發現的最大的鑽石。
「附近村落老一輩的人幾乎都撿到過鑽石。」唐永剛也動了心。
柳洋駕車沿著鄉間小路緩慢行駛,路南一片紫紅色的「大坑」引起了坐在副駕駛上的唐永剛的注意。他敏感地意識到,這個與馬陵山巖體一致的顏色,是典型的早期白堊紀巖層。
一個念頭在唐永剛腦中閃現:「說不定有足跡化石。」
他和柳洋當即下了車跳進坑中,沒走十幾步,一個直徑七八十釐米的近圓形淺坑進入視線。直覺告訴他,這可能是大型的蜥腳類足跡。
一個、兩個、三個、四個,有規律的左右排列一直延伸到遠處……有幾列更清晰的,甚至可以看到趾部。在蜥腳類足跡裡還穿插著三趾的獸腳類足跡,伴生著波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