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醫護人手長期短缺,醫管局上年度整體醫生流失率達6.4%,是十年來最高,醫管局新任主席範鴻齡早前履新時更「預警」,指高流失率下公立醫院系統可能「崩潰」。為紓解醫生荒,香港醫學專科學院宣布將配合施政報告方針,為中期試以下的海外有限度註冊醫生提供本地專科訓練,15個學院中有九個已經初步同意。
政府早前於施政報告中提出,探討為未取得專科資格的海外醫生提供專科培訓,以進一步增加吸引海外醫生來港的誘因。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長劉澤星稱,面對本港醫生人手短缺,吸引海外醫生來港可於短期內補充人手,已就放寬海外有限度註冊醫生受訓門檻與15個分科學院商討,九個學院已經同意,包括急症科、家庭醫學科、兒科及內科學院,目前未有時間表及預計錄取醫生人數,將視乎醫管局、衛生署、兩間大學醫學院等短缺情況,提供相應數量的訓練課程學位。
強調不影響本地醫生
劉澤星稱,醫專會於維持水準與解決人手短缺之間取得平衡,致力保持醫生質素,將要求相關有限度註冊醫生須已入讀海外受醫專承認的專科訓練課程,以及已應考第一部分考試。對於坊間擔憂為海外醫生提供專科訓練,會影響本地醫生獲得訓練機會,劉澤星強調,將優先取錄本地醫生,如有餘下學位會考慮有興趣的海外醫生。
醫學會副會長林哲玄稱,有不少留學生於海外讀完醫後想回香港工作,而且海外醫生於當地未必找到心儀的專科訓練學位,是次醫專放寬門檻,讓他們多一個機會接受專科訓練,對他們有一定吸引力。
醫管局回覆查詢稱,截至本月1日,共有21名非本地培訓醫生以有限度註冊方式於醫管局服務,局方現正與前線醫生商討,在確保不影響本地醫生接受專科培訓機會的前提下,有哪些專科特別需要引入更多非本地培訓醫生,以及所需經驗和資歷,以紓緩前線工作壓力,待確定有關細節後,局方便會更新有限度註冊醫生招聘條件,並向醫委會遞交有關申請,以作批准。
香港醫務委員會已就相關培訓資格及專科醫生註冊做出更新:
專科醫生名冊於一九九八年設立,為取得不同專科資格的註冊醫生提供專科註冊。任何註冊醫生如符合以下要求,可向醫務委員會申請將他的姓名列入專科醫生名冊內的某一專科下:
(a) 已獲頒授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名銜,及獲香港醫學專科學院證明他已完成有關專科的大學以上程度的醫學訓練,並符合有關專科的延續醫學教育的規定;或(b)已獲香港醫學專科學院證明他已達到相當於醫學專科學院為頒授其院士名銜而承認的專業標準,且獲證明他已完成相當於醫學專科學院為有關專科而建議的研究生程度的醫學訓練,並符合有關專科的延續醫學教育的規定。目前,專科醫生名冊內共有 61個專科。
只有名列專科醫生名冊的醫生才可稱為專科醫生,並可使用「某專科的專科醫生」的名銜。專科醫生只可自稱為所屬專科(而非其他專科)的專科醫生。
點擊閱讀原文查閱申請表格及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