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在衛生健康領域逐漸樹立了大衛生、大健康的觀念;醫改中心也從以治病為中心轉變為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在此背景下健全全科醫生體系,培養全科醫生、發揮好全科醫生的作用,有利於充分落實預防為主方針,使醫療衛生更好地服務人民健康。
按照國際上每萬名居民擁有5到6名全科醫生的標準計算,我國至少需要70萬名全科醫生,然而現在全國只有20.9萬名註冊全科醫生,缺口很大但也意味著發展空間巨大。
毫無疑問,在以家庭醫生籤約為抓手為群眾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服務的今天,全科醫生的地位得到了很大改觀,那麼全科醫生的發展前景如何呢?
第一、增加全科執業範圍
去年,國務院下發的《改革完善全科醫生培養與使用激勵機制的意見》,明確鼓勵二級及以上醫院有關專科醫師參加全科醫生轉崗培訓,對培訓合格的,在原註冊執業範圍基礎上增加全科醫學專業執業範圍,允許其在培訓基地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供全科醫療服務。
此次《通知》又再次提到培訓考核合格可增加全科醫學專業執業範圍,允許其在培訓基地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供全科醫療服務。所以對專科醫生來說通過轉崗可以拓寬執業範圍。
第二、基層全科醫生薪資上漲,有津貼
根據全科相關文件要求,要體現包括全科醫生在內的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科醫生工資水平,使其工資水平與當地縣區級綜合醫院同等條件臨床醫師工資水平相銜接。
同時培訓合格的全科醫生按規定享受相關津補貼,目前很多地方都在績效項目中設立了全科醫生津貼,如湖北、貴州、重慶等地。
第三、晉升優勢:本科以上規培全科醫生到基層就業可直接參加中級職稱考試
按照《改革完善全科醫生培養與使用激勵機制的意見》規定,為了拓展全科醫生職業發展前景,對全科醫生職稱晉升方面有傾斜。
本科及以上學歷畢業、經全科專業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合格併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工作的,可直接參加中級職稱考試,考試通過的直接聘任中級職稱。
基層全科醫生參加中級職稱考試或申報高級職稱時,外語成績可不作為申報條件,對論文、科研不作硬性規定,側重評價臨床工作能力,將籤約居民數量、接診量、服務質量、群眾滿意度等作為職稱評審的重要依據;申報高級職稱實行單獨分組、單獨評審。
全科專業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合格、取得中級職稱後在貧困縣農村基層連續工作滿10年的,可經職稱評審委員會考核認定,直接取得副高級職稱,取得的副高級職稱原則上應限定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聘任,由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向上級醫療衛生機構流動時,應取得全省(區、市)統一的高級職稱。
第四、全科醫生開診所更有先天優勢
近年來,隨著社會辦醫的放開,多地出臺了很多對診所的大利好政策,國家政策上規定,醫療機構相關規劃布局不對全科診所的設置作出限制,實行市場調節。支持符合條件的全科醫生個體或合夥在城鄉開辦全科診所。
上海對全科診所實行了診所備案制,支持具備全科醫師資質的執業醫生開辦全科診所,並實行備案制。
所以在診所開辦上,全科醫師比專科醫師更有優勢。
我們相信,隨著醫療理念的轉變,國家對全科醫生的支持逐步加大,全科醫生的前景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