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化譜系中隨處可見中國傳統文化的身影。從文字、醫學、茶道,到飲食、禮儀、服飾以及對日本影響深遠的「彌生文化」,無一不是受中國文化的影響。本網推出「日本文化的那些事兒」系列報導,本期話題--日本學生制服。
日本校服因其時尚化的設計,乾淨整潔的特點成為了日本制服文化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並受到許多國家人民的喜愛。日本學校從幼兒園到中學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校服,近年來日本社會對於穿著校服也湧現出了不同的聲音。
學校的在校生(幼兒,小學生,中學生)穿著的制服,追溯其根源,並不是為了起到表示在學校內部或者教育場所裡次序的作用,而是為了表示和一般的社會多少有一些區別的這樣的意義。最大的區別在於一般社會上的制服是只在工作中需要穿著的,與之相對學校的制服在上學的途中也會要穿著的。
學校的制服有一個作用就是區別穿著不同校服的學生所屬的不同學校。這個作用有兩個好處。一是對於學校方面而言可以提高對學生的管理,二是對於學生來說可以確立自己的身份和增強歸屬意識。
有關制服的新設計,廢除,變更等對於保持學校內部的團結與對學校秩序規則的維持十分有意義。不管是從培養愛校心還是守護傳統的角度來說避免廢除、變更才是妥當的。這樣意的意見雖然很多,但未必都是正確的。
現代社會和當初對制服進行研究分析,考慮引入這一社會制度時的社會情況相比變化很大。「校服存在的意義在逐漸消失」等持有這樣否定觀點的人也不在少數。相反,可以起到將學生一定程度上規範化這一角度來看,有意見認為中學和高中等的制服制度可以起到易於學生更好地把握社會性。
另一方面學校從保護在校生的角度出發,認為穿著校服有利於社會人更容易辨認出學生的身份,從這一角度給予了積極的評價。作為學生有的人對在放學回家路上穿著校服沒有抵抗情緒,而有的人則希望在休息日時或者學校之外的地方不希望被強制穿著校服。
此外,在美國,也有因為穿著校服而減少了校園內的暴力事件發生數等的事例。但是有關在幼兒園也引入校服制度,有人認為這樣有助於誘拐兒童等的不法分子更容易的確定目標。
在公立小學,最初的目的是為了消除由家庭的經濟實力引起的兒童服裝的差異,到現在認可制服制度的聲音也很強烈。但是公立小學幾乎都穿著的是自己的衣服,幾乎在所有的中學都有制服。但是隨著虐待問題以及不去上學的情況在中學快速增加這一現實,導致有認為制服壓抑了學生的個性,剝奪了他們對於不同事物的包容心。實際上歐洲是沒有校服的,從這一背景上來看,日本國內廢除校服,還有將其只作為「標準服」而不加以強制的中學和高中正在增加。
大連高端日本留學(交流)中心
地址:大連市中山區人民路9號大連國際酒店812
辦公電話:0411-82811720 400-600-0947
微信及手機:15604118387
官網:http://www.jlpt.cn/liuxue
猛戳下方「閱讀原文」訪問官網並參加留學項目資格評估,有機會贏取價值2萬元短期赴日項目或2000元日本留學基金!還等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