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經濟,本質上是一種生態經濟,它要求運用生態學規律而不是機械論規律來指導人類社會的經濟活動。
循環經濟倡導的是一種與環境和諧的經濟發展模式。它要求把經濟活動組織成一個「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反饋式流程,其特徵是低開採、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質和能源要能在這個不斷進行的經濟循環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經濟活動對自然環境的影響降低到儘可能小的程度。循環經濟為工業化以來的傳統經濟轉向可持續發展的經濟提供了戰略性的理論範式,從而從根本上消解長期以來環境與發展之間的尖銳衝突。
循環經濟的「3R」原則
1.減量化原則(reduce)
要求用較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來達到既定的生產目的或消費目的,進而到從經濟活動的源頭就注意節約資源和減少汙染。減量化有幾種不同的表現。在生產中,減量化原則常常表現為要求產品小型化和輕型化。此外,減量化原則要求產品的包裝應該追求簡單樸實而不是豪華浪費,從而達到減少廢物排放的目的。
2.再使用原則(reuse)
要求製造產品和包裝容器能夠以初始的形式被反覆使用。再使用原則要求抵制當今世界一次性用品的泛濫,生產者應該將製品及其包裝當作一種日常生活器具來設計,使其像餐具和背包一樣可以被再三使用。再使用原則還要求製造商應該儘量延長產品的使用期,而不是非常快地更新換代。
3.再循環原則(recycle)
要求生產出來的物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後能重新變成可以利用的資源,而不是不可恢復的垃圾。按照循環經濟的思想,再循環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原級再循環,即廢品被循環用來產生同種類型的新產品,例如報紙再生報紙、易拉罐再生易拉罐等等;另一種是次級再循環,即將廢物資源轉化成其它產品的原料。原級再循環在減少原材料消耗上面達到的效率要比次級再循環高得多,是循環經濟追求的理想境界。
「3R」原則有助於改變企業的環境形象,使他們從被動轉化為主動。典型的事例就是杜邦公司的研究人員創造性地把「3R原則」發展成為與化學工業實際相結合的「3R製造法」,以達到少排放甚至零排放的環境保護目標。他們通過放棄使用某些環境有害型的化學物質、減少某些化學物質的使用量以及發明回收本公司產品的新工藝,在過去5年中使生產造成的固體廢棄物減少了15%,有毒氣體排放量減少了70%。同時,他們在廢塑料如廢棄的牛奶盒和一次性塑料容器中回收化學物質,開發出了耐用的乙烯材料維克等新產品。
【綠色化:生態設計論壇】將於9月12日在京舉辦。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即可了解相關信息,參與在線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