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臺泥和平廠運用水泥窯高溫協同處理生活垃圾項目通過環評,預示著臺灣花蓮縣的垃圾困境可望最快在3年內獲得緩解。該方案的垃圾處理方式將與歐美日等發達國家接軌,達成「循環經濟、環保、低碳」三贏局面,堪稱臺灣循環經濟裡程碑。
臺灣水泥產業更將變身成為城市淨化器,協助社會共同解決垃圾難題。臺泥表示,審查過關並非任務結束,而是承擔更大責任的開始,臺泥願意持續與社會對話,為打造無廢城市而努力。
目前花蓮縣有33萬人口,每日產生逾150噸垃圾,因縣境內沒有垃圾焚化爐,垃圾需要運至宜蘭利澤焚化爐焚燒。然而受限於焚化爐年度檢修及限量規定,無法處理的垃圾堆積在花蓮縣各鄉鎮垃圾場,嚴重影響市容環境。花蓮縣環保局表示,未來花蓮垃圾能就近處理,不但沒有飛灰、底渣、二噁英、廢液等問題,還可減少車輛運輸過程的碳排放量,並且大大節省垃圾處理的日常開支。
廢棄物與溫室氣體是當前全球迫切面對的兩大環境危機,無人能置身事外,水泥業通過落實循環經濟,逐步提升替代原料和替代燃料,進而達成減碳的課題顯得尤為重要。
臺泥和平廠多年來一直協助電廠、鋼鐵業、紙業、半導體封裝業等處理煤灰、還原碴、紙漿汙泥、壓模膠等一般事業廢棄物,協助社會處理廢棄物之餘亦可取得替代原料與燃料,在減碳同時降低礦石開採與燃煤使用。臺泥和平廠所在之和平工業區,也以水泥廠、電廠、工業港「三合一循環經濟」模式運行20年,和平電廠產生的飛灰、底灰等廢棄物,可直接輸往水泥廠變成水泥製程原料;工廠排放二氧化碳則建有碳捕獲與微藻養殖試驗場研發循環利用中。
未來,若後續程序一切順利取得相關證照後,臺泥預計3年內於「臺泥DAKA-開放生態循環工廠」園區內完成「再生資源利用中心」的興建,這棟建築物將是結合垃圾處理、環境教育、觀光與文化功能的場所。通過獨特的空間規劃,臺泥將打造適合參觀休憩的友善設施,訪客來到DAKA園區可親眼見證乾淨環保、無臭無味的先進垃圾處理技術,了解臺泥集團投入循環經濟的各項努力,瞭望花蓮和平村美麗的山海風光,臺泥有信心將和平廠的「再生資源利用中心」打造成為臺灣的環保地標。
圖片說明:三年內臺泥將在DAKA循環經濟園區興建再生資源利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