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聽說個人或企業向公益慈善組織捐贈,可以抵扣納稅,具體如何操作?本篇文章將為您揭曉:
去年,財政部、稅務總局聯合發布了《關於公益慈善事業捐贈個人所得稅政策的公告》(財政部稅務總局公告2019年第99號,以下簡稱《公告》),就公益慈善事業捐贈個人所得稅的稅收優惠政策進行了進一步明確和規範。
在個稅徵收的背後,很容易被忽略的是,捐贈也可以抵扣個人所得稅,這也是每一個捐贈人的權利。那麼你的捐贈如何能夠抵稅,以及它能抵多少,接下來,我們就以「捐贈給北京宜信公益基金會」為例,來解答你們的疑問。
個人捐贈的相關規定
個人將其所得通過中國境內的社會團體、國家機關向教育和其他社會公益事業以及遭受嚴重自然災害地區、貧困地區捐贈,捐贈額未超過納稅人申報的應納稅所得額30%的部分,可從其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
個人通過非營利的社會團體和國家機關向農村義務教育的捐贈,準予在繳納個人所得稅前的所得額中全額扣除。
個人通過非營利性的社會團體和國家機關向紅十字事業、公益性青少年活動場所、汶川和玉樹大地震受災地區的公益性事業捐贈,在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時,準予在稅前的所得額中全額扣除。
捐贈抵稅需要什麼?
如果你通過特定渠道,捐款給北京宜信公益基金會或者星火公益基金(籌),支持公益事業。在捐贈完成後,你可以拿到一張捐贈發票(示意如下),這是你用來申請抵稅的重要憑證。
如何操作捐贈抵稅?
扣稅申報可以交給所在單位/企業代為辦理,也可以在綜合所得年度彙算中自己辦理。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a) 打開個人所得稅APP,進入「綜合所得年度彙算」的標準申報界面;
b) 在標準申報界面,找到頁面最下方的「準予扣除的捐贈額」;
c) 點擊右上角「新增」,添加捐贈信息;
d) 填寫詳細的捐贈信息;
示例如下圖,「受贈單位名稱」要填寫機構全稱,參考票據上的蓋章,「受贈單位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從發票上獲取,「捐贈憑證號」,就是票據右上角的「票據號碼」,而「捐贈金額」需填寫收據上的實際金額。
大部分捐贈支出的扣除比例為30%,但國務院規定允許全額稅前扣除的公益性捐贈除外。例如通過中國紅十字會、中華慈善總會等少數機構捐贈的,以及特定事項的捐贈支出,如捐助用於新冠疫情的情形。
確認無誤後點擊保存,返回標準申報頁繼續填寫其他內容即可。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目前在線申報的是2020年的年度彙算,如果小夥伴在今年開具了捐贈票據,可以放到2021年進行申報。
捐贈抵稅計算器
需要說明下,此計算器計算結果為參考,具體抵稅金額以實際發生為準。
感受到捐贈抵稅的好處了嗎?如果你對公益事業感興趣,歡迎掃描以下二維碼了解下,目前星火公益正在進行的項目——保「貝」計劃,參與支持。
此外,您還可以進入星火公益基金(籌)管理委員會,成為正式委員,參與更多公益項目,為農村貧困兒童獻出一片愛心。
在今年9月25日,星火公益基金(籌)正式啟動招募。目前,星火公益基金(籌)正在火熱籌劃中,現面向廣大理財師招募星火公益基金會(籌)正式委員1名,以及星火公益基金會名譽委員3名。詳細規則請參見下圖:
星火君風險提示: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文僅作為知識分享,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對內容的準確與完整不做承諾與保障。過往表現不代表未來業績,投資可能帶來本金損失;任何人據此做出投資決策,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