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幫(一)

2021-02-23 白語茶座

劍川馬幫一般有40~80來匹騾馬,人員20~30餘人。組織嚴密,分工明確。每個馬幫都設有大鍋頭、二鍋頭、三鍋頭、馬腳、跟腳之類。

大鍋頭,為馬幫總管。統管馬幫隊伍組織、經濟支配、安全生產等各個方面,也是馬幫對外聯絡交涉和負有經濟上的完全責任的法人。

二鍋頭,主要負責馬幫的行政事務、生產業務和經濟財務管理。如大鍋頭不在,則代理行使大鍋頭的職責庶務。

三鍋頭,重點負責出行途中的安全保衛、生活管理。馬幫出行後,三鍋頭要布置馬幫道路安全的檢查,歇宿地點環境的選擇和吃住管理任務的布置等等。

馬腳,為馬幫隊伍中分組或分段的負責人,出行前要檢查布置自己所負責範圍內的人員、馱馬、貨物的數量、質量,馱子承重適度,馱子上架安放的安全規範與否等等。行程中還要注意馱馬的安全、貨物是否被擦碰損壞等類。

跟腳,即跟隨馱馬安全生產的具體人員。負責所分配馱馬的餵食、飲水,所馱運貨物的上架綁紮,運送過程中的一切安全措施。

馬腳與跟腳之間,鍋頭們還會根據個人特長,給他們分配一些具體專業任務,讓他們分工負責,處理馬幫和馱馬吃住行的一系列相關事務。如讓跟腳中某幾個分別承擔夥夫(夥夫又稱「開亮夫」)、馬醫、釘掌等專職。夥夫上路時要分別背負鑼鍋、碗盞、飲水桶等,釘掌夫要收拾好釘掌所用工具,馬醫要帶好途中馱馬可能需要的藥物等等,充分體現了馬幫隊伍成員之間既分工,又合作的團隊精神。

相關焦點

  • 昨日德慶大山頭驚現馬幫,一大波人牽數匹壯馬浩浩蕩蕩上山,咩回事?
    原來他們是為了修建通往古墓的水泥路,而4匹壯馬則馱著修路需要的泥沙上山,古老的運輸(馬幫)今時今日還是很高效哦。馬幫,就是按民間約定俗成的方式組織起來的一群趕馬人及其騾馬隊的稱呼。馬幫是大西南地區特有的一種交通運輸方式,它也是茶馬古道主要的運載手段,面對險惡而隨時變化的環境、生死與共特殊的生存方式形成馬幫自己嚴格的組織和幫規、有自己幫內的習俗禁忌和行話。
  • 高家莊(一):老堡子
    相傳,不管是東來的駝隊還是西去的馬幫,都得在高家莊歇腳,這就造就了一個頗具特色的西府界上的村子——高家莊。 村子當中有灣豬肚型的水庫,兩頭寬,中間窄,稱澇池,說是用渭河泥漿踩底,歷時數年完工,以供人畜飲水,即使方圓二十裡的澇池乾枯,也能看到高莊婆娘女子澇池岸上撅著的狗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