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生活就是個緩慢受槌的過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後變得像挨了槌的牛一樣。今年我四十二歲,在我一生中,我有好多奢望,我想愛,想吃,還想在一瞬間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雲,我覺得自己會永遠生猛下去,什麼也捶不了我。
時間不斷縮短著人生的距離,新的一年,你為自己作下怎樣的規劃?
原文 | 王小波
我們吃喝、玩樂——2016年就這樣過去了。這樣提到過去的一年,帶點感慨的語調,感嘆生活的平淡,過去我們的生活可不是這樣平淡。在我們年輕時,每一年的經歷都能寫成一本書,後來只能寫成小冊子,再後來變成了薄薄的幾頁紙。現在就是這樣一句話:吃喝、玩樂,一方面我們遠離了貧困的年代,另一方面,我們也習慣了庸碌的生活,對我們來說,也許這樣的生活就夠了。
九十年代之初,我們的老師——一位歷史學家——這樣展望二十一世紀:理想主義的光輝已經暗淡,人類不再抱有崇高的理想,想要摘下天上的星星,而是把注意力放到了現實問題上去,當一切都趨於平淡,人類進入了哀樂中年。
我們都不是歷史學家,不會用這樣宏觀的態度來描述世界,但這些話也觸動了我們的內心。過去,我也想到過要摘下天上的星星,而現在我們的生活也趨於平淡。這是不是說,我們也進入了哀樂中年?假設如此,倒是件值得傷心的事。
一位法國政治家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人在二十歲時如果不是激進派,那他一輩子都不會有出息;如果他到了三十歲還是個激進派,那他也不會有什麼大出息。我們這樣理解他的話:一味的勇猛精進,不見得就有造就;相反,在平淡中冷靜思索,倒更能解決問題。
很多年輕人會說:平淡的生活哪裡有幸福可言。對此,我們倒有不同的意見。羅素先生曾說:真正的幸福來自於建設性的工作。人能從毀滅裡得到一些快樂,但這種快樂不能和建設帶來的快樂相比。只有建設的快樂才能無窮無盡,毀滅則有它的極限。誇大狂和自戀都不能帶來幸福,與此相反,它正是不幸的源泉。我們希望能遠離偏執,從建設性和創造性的工作中獲取幸福。創造性工作的快樂只有少數人才能獲得,而我們恰恰有幸得到了可望獲得這種快樂的機會——那就是具有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假如別人來寫這篇文章,可能是從當前的大好形勢談起,我們卻在談內心的感受。順便說說,現在國家的形勢當然是好的,但從我們的角度看來,假如在社會生活裡再多一些理性的態度,再多一些公正、正義、寬容和友善,那就更好了。
隨著新年鐘聲響起,我們都又長了一歲,這正是回顧和總結的時機。對於新的一年,還有我們要在世上生活的很多年,總要有所寄託:雖然人生在世會有種種不如意,但你仍可以在幸福與不幸中作選擇。
歡迎留言說出您的新年計劃。
點擊最底部「閱讀原文」,查看悅玩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