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搏「疫」一線】炊事班的一天

2021-02-27 鑽四之聲

  叮鈴鈴鈴,叮鈴鈴鈴……凌晨五點的鬧鐘響起,炊事班長老孫麻利的穿好衣服,剛走出門,他不禁打了個寒顫,使勁的裹了裹衣服,畢竟在三九天的凌晨,氣溫只有零下十多度。

  來到食堂,他第一件事就是檢查操作間、洗漱間的管線是否凍堵。「今年的冬天真冷啊!」老孫小聲的嘀咕著。檢查完畢,他起鍋生灶開始為隊上的員工準備早飯。

  這是50501鑽井隊的管理員孫洪望在石家莊地區疫情管控期間一天的開始。

  自從採油五廠發布了更嚴格的疫情防控管理要求後,在晉古14-45X井進行完井作業的測井、固井等單位的人員到隊後,無法隨意離隊,這讓50501後勤保障人員的肩上的擔子更重了。此時,在隊人員已經達到了將近百人,是平時人數的兩倍,食堂師傅們需要準備的飯菜也成倍的增加。

  為了保障一線員工的營養需求,每天的飯菜都是葷素搭配,讓大夥可以吃飽、吃好。主食能不單調,不但有米飯,還有麵條,但是因為人數激增,原來只需要蒸一屜米飯,現在需要蒸兩屜甚至三屜,饅頭、麵條也需要製作的更多。飯菜的多樣化讓他們的工作量更大了,但是他們毫無怨言,一直兢兢業業,堅守自己的崗位。

  到了吃飯的時間,老孫為大夥打著飯還會與他們閒聊:「今天的早飯怎麼樣?還可口吧?」老張回答:「今天的茶葉蛋不錯,比昨天是入味兒。」「老張,多吃點!吃飽吃好不想媳婦」「哈哈哈....」本來班組計劃倒休,但因為疫情原因,倒休停止,這讓本來就在隊工作很久的員工心裡開始變得忐忑起來,老孫用閒聊的方式關心著每個人都情緒。

  在別人吃早飯的時候,炊事班的王寶背著消毒器,對每個宿舍進行消殺,確保宿舍的衛生安全。這樣的工作一天要重複三遍。

  最辛苦的是晚上11點,夜深了,他們仍然需要為夜班人員準備夜班飯。今年冬天格外冷,為了防止食堂、浴室、洗漱間的水管線凍堵,值夜班的師傅一個人要將數百米的供水管線接頭處拆開,並控幹管線內殘留的水。外面明明只有零下十來度,幹完活,炊事班的小曹身上已經都是汗水,等他回到宿舍,已經是凌晨一點。一天的疲憊,讓他快速的進入了夢鄉。

  這只不過是疫情期間50501隊炊事班極其普通的一天。

  在河北疫情的嚴峻形勢下,50501隊堅守一線並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食堂打飯間隔一米,回到宿舍就餐;井隊大門口,專人坐崗,嚴禁人員隨意進出;書記每天兩次為全隊人員測量體溫,監控在隊人員每天體溫情況……

  面對嚴峻的疫情,50501隊上的每個人都堅守在「疫」線,忠於職守,嚴格遵守疫情防控要求,做好一線的疫情防控工作。

趙常金 報導

相關焦點

  • 【眾志成城 抗擊疫情】戰「疫」一線 疾風勁草
    一線,他們用堅持築起「護城河」;用忠誠當好百姓的「守護人」,他們是戰「疫」一線的疾風勁草。  戰「疫」一線,疾風勁草用行動踐行著初心。認識和評價一個黨員幹部,不僅要看他怎麼說,更要看他怎麼做;不僅要看他平時的言行,更要看他關鍵時刻的表現。歲寒知松柏,危難見道義。逆風而行,無怨無悔,不分晝夜,嚴防死守,他們用行動為初心做了最好的注釋。
  • 新田抗「疫」在農村|東山村:戰「疫」一線最美「父子兵」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關鍵時刻就得衝鋒在前,堅守一線,誓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決戰到底。」新田縣陶嶺鎮東山村後備幹部鄭坤鏗鏘有力的說道。  為全面打贏肺炎防控狙擊戰,自1月26日以來,鄭坤每天堅守在防疫一線,除了做好每日防疫執勤工作外,其他時間則開著自己的私家車用車載廣播播放疫情防控知識宣傳,從早上到夜幕來回的穿梭在村頭巷口。
  • 每天背30斤噴灑器消毒3遍,「萬能工」堅守抗疫一線
    " 我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期盼早日戰勝疫情 ",危難時刻總有一批 " 逆行者 " 衝鋒上前,除了醫生、警察外,還有戰鬥在疫情防控一線的在阿城區看守所內,辦公區和監區總能看到這樣一個忙碌的身影,他不是民警,卻和其他民警一樣,一同堅守在看守所疫情防控一線,他就是看守所的 " 萬能工 " ——工勤人員張海東。辦公室門打不開了,暖氣管道閥門漏水了,需要重新接根網線,找老張維修準沒錯。
  • 黃修平:病倒在抗「疫」一線的大堝村村委會主任
    2月14日下午,塘湖鎮大堝村傳來令人心痛的消息:村委會主任黃修平同志因連日抗疫疲勞過度,在抗疫一線突然陷入昏迷,經縣人民醫院確診為腦血管破裂
  • 會理醫警夫妻並肩戰「疫」在一線,大家快來點個讚!!
    夫妻二人雙雙被指派趕赴一線卡點參與疫情防控,兩人雖然相隔不到十公裡卻很少見面,王浩非常擔心妻子的身體,因為妻子已經懷有身孕,二人每天卻只能通過簡短的電話聯繫,彼此相互鼓勵、叮囑。  「情況特殊在外執勤注意安全,家裡一切都好,你們放心。」家裡父母經常叮囑在一線的夫妻二人。
  • 失散16年河南父子在戰「疫」一線重逢
    來源:武平發布十六載陌路閩粵贛邊父子再牽手,一千裡尋親戰「疫」前線骨肉重相聚。
  • 在「疫」線 | 抗「疫」一線,連續作戰
    他主動請纓,衝鋒在前,連續作戰,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主動為團隊服務,在疫情防控一線充分發揮出了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    疫情發生之前,由於執行工作的特殊性,任建河已經連續一個多月沒有休息,甚至在春節長假期間還在為完成執行臨控任務外出奔波。留古寺是疫情最早爆發的鄉鎮,情況不明,這次任務的艱巨性顯而易見,但他習慣性的第一反應就是,帶頭衝上去,衝在前面。
  • 作為志願者的她強忍悲痛堅守抗疫一線
    親人去世,作為志願者的她強忍悲痛堅守抗疫一線-記南焦坡村志願者焦雅鑫
  • 堅守抗疫一線的警察「父子兵」
    與他同時奮戰一線的,還有他的父親李從意,特警支隊二大隊副大隊長,一位38年警齡、23年黨齡的老民警。共同的職責使命,他們相互鼓勵,攜手並肩,各自奔赴在屬於自己的「戰場」。作為大隊領導,他克服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折磨,以身作則,投身「疫」線,帶班巡邏執勤、督導大隊勤務規範、開展疫情防控宣傳、備勤值守.疫情肆虐時,在高鐵站內,他協同醫務人員做好乘客體溫檢測,值守一線;復工復產時,在中藥材市場,他聯同安保人員做好藥商開市服務,巡守在前,以實際行動踐行黨員初心使命,擔當奉獻!
  • 抗「疫」一線的正風肅紀監督員
    鄒興旺是寬甸滿族自治縣永甸鎮窯場村一名正風肅紀監督員,一名黨員,也是一名村醫,自疫情防控工作啟動以來,他可算得上是這個村的大忙人,每天都要對途經武漢的外來人員及其密切接觸者進行監控,一天兩次測體溫、消毒,交代居家隔離注意事項,又及時安撫他們的情緒,每三天對村內各銷售點消毒一次,同時還要負責開具本村外出務工人員返工證明。為了全村老百姓和家人的安全,他每天吃住都在村衛生所。
  • 【萬眾一心 眾志成城 防控疫情】青春戰」疫「,團團貼心送溫暖
    青春戰「疫」,團團在行動。2月18日,賓川團縣委書記楊萌及青年志願者一行到力角鎮,為力角鎮的「疫」線工作人員帶來了物資、帶來了「託尼老師」。迎著清晨的陽光,團縣委一行帶著滿滿一車的物資來到了力角鎮人民政府大院,為力角鎮帶來了60箱柑橘、20份防護物資。
  • 曲江衛生院醫生鄢成驤:忍著悲痛堅守豐城抗疫一線
    作為一名普通醫生的鄢成驤,他的母親因被診斷為胰腺惡性腫瘤入院,前一天才剛出院,正是需要照顧、陪伴的時候。可因為疫情防控需要,他還是選擇了前往一線隔離病房,擔當起一名醫生的職責。鄢成驤是千千萬萬基層醫務工作者的縮影,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付出,疫情當前毫不退縮,面對親人離去的巨大變故,他卻依然堅守在工作崗位,戰鬥在抗疫一線,讓人心疼,令人敬佩。
  • 失散16年河南父子在戰「疫」一線重逢
    十六載陌路閩粵贛邊父子再牽手,一千裡尋親戰「疫」前線骨肉重相聚。這個離奇的尋親故事,就發生在武平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的戰「疫」一線,為今年這個不同尋常的略顯灰暗的春天,平添了一抹別樣的溫情色彩。千裡尋親「疫」線牽河南失散十六載父子重逢「感謝當地政府,不然我們父子可能這輩子都無法團聚了。」2月12日下午,福建武平縣委縣政府收到了來自河南的薛大叔送來的錦旗「無私援助千裡尋親」,感謝為其找到了失散16年的大兒子薛某來。
  • 四川輕化工大學民主黨派成員積極參與到戰「疫」一線
    各民主黨派成員積極相應號召,雖沒能前往一線戰鬥,但是卻儘自己所能,為防疫工作盡心出力。四川輕化工大學民革、九三等民主黨派積極組織捐款,黨派成員積極捐款捐物,支援一線。四川輕化工大學民建支部委員李蓮老師在韓國唐津市留學期間,聽聞國內發生新冠肺炎疫情,甚為關心。
  • 防城港:關愛「疫」線醫務人員子女
    最令我感動的是,在媽媽出徵支援湖北那一天晚上,老師給我寫了一封很長的信。」4月13日,林錦欣在電話裡對記者說。 林錦欣是我市金灣小學六年級2班的一名學生,她的母親陳良嬌是我市第一批赴湖北抗疫醫療隊隊員,於2月19日上午出發前往湖北。作為林錦欣的班主任,駱莉珍非常掛心林錦欣,19日當晚在微信編輯了一封寫給林錦欣的信,還通過電話連線安撫她的情緒。
  • 【抗「疫」衛士】李慶祥:硬核所長衝鋒在一線
    全體黨員、執勤人員面對鮮紅的黨旗,重溫入黨誓詞,保證堅決奮鬥在疫情防控工作一線、絕不退縮。他們不畏嚴寒、不分晝夜,始終衝在防疫一線,在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中主動履職盡責,貢獻自身的力量。       「疫情防控工作還未結束,我們將以高度的責任感和必勝的信心,築起一道拱衛首都的疫情防控安全防線,全體執勤人員將繼續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共克時艱,協同抗疫,全力當好首都政治「護城河」排頭兵」,李慶祥說。
  • 戰「疫」一線,一家三代齊「上陣」!
    在凜冽寒風中值勤12個小時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而防疫物資短缺是王忠強面臨的第一個難題。為此,他只能另闢蹊徑:沒有護目鏡,電瓶車頭盔先應急;沒有防護服,一次性雨衣來代替;沒有手套,家裡洗碗專用橡膠手套也能用。就這樣,他穿著這套「土味裝備」引車排隊、測量體溫、問詢登記,一絲不苟地完成「三看一問一登記」所有規定動作。
  • 保定戰「疫」我在崗|交警宣教冷晨希:鏡頭記錄「疫」線,《想爸爸...
    冷晨希(27歲,保定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隊宣傳教育專職輔警)主要工作:負責保定市公安交警支隊宣傳工作抗"疫"感言:扛起攝像機,用鏡頭記錄下奮戰在抗疫一線交警的真實畫面。崗位故事:"坐好。""近日,《保定交警爸爸連續奮戰在防疫一線14天不得歸 5歲女兒:就想讓爸爸回來抱抱我》視頻中的這段對話,感動了無數人。而將這個動人故事記錄,並講述給市民聽的,就是保定市公安交警支隊宣教處的民警們,冷晨希就是其中的一位。
  • 李海印——「疫」不容辭,決戰「疫」線
    一位醫學碩士,工作近10年的進賢縣醫院的外科醫師,第一時間向醫院領導遞交一線決戰新冠肺炎疫情請戰書:我已經做好與病魔較量準備,請求批准參與一線醫療隊決戰
  • 【組工文匯】小馮社區戰「疫」記
    看到大家滿身疲憊仍奮不顧身的背影,那一瞬間,小馮的心好像被狠狠揪了一下,胸口處的酸脹告訴小馮,她要把這些奮戰在抗疫一線的故事寫出來、傳出去,鼓舞更多的人。於是,她開始絞盡腦汁用各種喜聞樂見的方式,向居民們傳遞正確的防疫資訊,通過事實和數據,宣傳一線工作人員的感人故事,緩解居民在疫情面前出現的不安情緒,振奮人心、凝聚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