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印——「疫」不容辭,決戰「疫」線

2021-02-21 進賢統一戰線

       一位醫學碩士,工作近10年的進賢縣醫院的外科醫師,第一時間向醫院領導遞交一線決戰新冠肺炎疫情請戰書:我已經做好與病魔較量準備,請求批准參與一線醫療隊決戰。毅然在請戰書籤字、按下手印。當妻子還有點猶豫時,擔心安全時,他果斷回道:我是農工黨員,又是醫院的骨幹力量,這是一場理想信念和能力水平大考,更是一場檢驗「不忘合作初心,繼續攜手前進」主題教育活動成果試金石,沒有國家的安康,哪有小家的幸福與安寧。他就是李海印,一位年輕的農工黨黨員。縣醫院第三梯隊的領銜骨幹「勇士」——李海印。

       2月8號疫情防控阻擊戰處膠著對壘,奪取全勝關鍵時刻,他安頓好家屬,親吻一下小棉襖,義無反顧,衝在一線,決戰發熱病人救治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的疑似病人黨校隔離區「疫」線。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全力救治是他神聖的職責,作為一名農工民主黨黨員,不忘合作初心,展現黨派形象是政治擔當。他表現出挺身而出,不畏懼,不退縮的「真」我,完美詮釋了戰「疫」的衝鋒者真實內涵。

       在隔離病房,他始終做到滴水不漏,仔細查房,熟悉掌握每一個患者的病情,做好臨床每一細節。認真為每一個患者咽拭子採樣,護送患者到縣醫院複查胸部CT及相關檢查,盡心盡力,不懼暴露風險。休息時主動加患者微信並組建微信群,24小時不關機,隨時了解患者各方面的需求,盡其所能,幫助每一位患者。空閒時主動參與開導安撫患者人文關懷活動。

       他一直忙碌著、奮戰著,在他的身上看到了春暖花開,看到了燕子歸來,我們堅信,有這樣一群戰士在「疫」線,有大家攜手努力,共克時艱,一切終將暗淡,勝利屬於人民,海印,讓我們一起加油,我們必勝。

相關焦點

  • 蓬安輔警熊天平:送「剪」上「疫」線的「鋼板哥」
    2月16日晚,剛從防控「疫」線下班的熊天平來不及休息片刻,就提著工具箱直奔縣公安局停車棚的臨時理髮店,這個「義務理髮師」將在這裡解決公安民警和輔警因參加防疫而耽擱的「頭等大事」。「疫」線中的熊天平熊天平能為大家理髮的消息飛一般傳開,報名理髮的人越來越多。
  • 身在異鄉不為客,遇到戰「疫」不容辭— —記小港街道楓林社區融合組織副會長王麗娜
    那時正值春節期間,所有的廣告公司都放假了,王麗娜就組織大家自製橫幅和宣傳頁張貼到小區的明顯處。隨著疫情形勢越發嚴峻,社區在小區門口設立了排查點,王麗娜和隊員們又做起「守門人」,對出入小區人員排查登記、測量體溫、電話隨訪、發放出入證,織密小區防控網。
  • 看冀職人「四線」戰「疫」迎曙光
    戰「疫」勝利曙光在望,這是舉國戰「疫」,全國人民英勇奮戰的成果,在這份成果裡,也有我們冀職人的一份力量。自今春全區抗疫防控以來,冀州職教中心按照區委政府區教育局統一部署,全力以赴抓好各項疫情防控工作,分「四線」戰「疫」,英勇奮戰。入戶排查戰線,不畏風險。
  • 新田抗「疫」在農村|東山村:戰「疫」一線最美「父子兵」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關鍵時刻就得衝鋒在前,堅守一線,誓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決戰到底。」新田縣陶嶺鎮東山村後備幹部鄭坤鏗鏘有力的說道。  為全面打贏肺炎防控狙擊戰,自1月26日以來,鄭坤每天堅守在防疫一線,除了做好每日防疫執勤工作外,其他時間則開著自己的私家車用車載廣播播放疫情防控知識宣傳,從早上到夜幕來回的穿梭在村頭巷口。
  • 人大代表投身「疫」線 築牢疫情防控堡壘
    南寧市進入疫情防控應急狀態,運德社區黨委書記、興寧區人大代表梁寧霞和華東社區黨委書記、興寧區人大代表黃娟奔赴「疫」線,迅速組織居民在小區內參與核酸檢測;南寧市婦幼保健院院長、興寧區人大代表朱茂靈緊急召開南寧市婦幼保健院新冠疫情防控專題工作布置會及疫情防控相關知識培訓會,並率隊到小區進行核酸採樣工作,積極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 河北石家莊長安區:線上線下齊動員 抗疫彰顯檢察藍
    河北石家莊長安區:線上線下齊動員 抗疫彰顯檢察藍 2021-01-18 0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防城港:關愛「疫」線醫務人員子女
    林錦欣是我市金灣小學六年級2班的一名學生,她的母親陳良嬌是我市第一批赴湖北抗疫醫療隊隊員,於2月19日上午出發前往湖北。作為林錦欣的班主任,駱莉珍非常掛心林錦欣,19日當晚在微信編輯了一封寫給林錦欣的信,還通過電話連線安撫她的情緒。 駱莉珍說:「疫情期間,我們語、數、英三個科目的老師都對這些抗疫一線醫務人員的子女非常關心。
  • 身在「e」鄉不為客,遇到戰「疫」不容辭— —小港街道楓林社區融合組織副會長王麗娜
    身在「e」鄉不為客,遇到戰「疫」不容辭。這就是小港街道楓林社區融合性社區組織團隊在參與社區社會治理中的真實縮影。在這次人類災難面前,新北侖人發揮了先鋒帶頭作用。
  • 楊勝恩:山村「疫」線的「遊擊兵」
    病人體溫降下來後,楊勝恩夫妻倆始終不放心,擔心病人反覆發燒,就一直在村民家裡等,直到病人沒再出現發熱,他夫妻倆才返回來安村衛生所。回到診所已經是第二天凌晨。印江自治縣刀壩鎮來安村以前是小鄉,人居民分散,有22個自然村莊,全村村民近2000人,外出務工人員較多,人員結構複雜。
  • 最新 | 部分棗莊涉疫奶棗通過線上渠道流入天津!
    記者剛剛從市防控指揮部獲悉,部分棗莊涉疫奶棗通過線上渠道流入我市,目前全市共有8份奶棗樣本核酸檢測結果呈陽性,相關人員核酸檢測結果均為陰性
  • 【「疫」線人物】——王大川
    為抗擊疫情,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全體黨員幹部,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首位,主動放棄春節休假,堅守崗位,不分晝夜,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全方位開展疫情處置,堅決遏制疫情蔓延。王大川經歷過2003年的非典防控、2008年汶川地震的千裡馳援。嶽母病重,在吉林已住進ICU。戰「疫」當前,歸心似箭的一家人痛下決心:為了大局,全家留守。
  • 【戰「疫」前線的九所人】視訊人勇上「疫線」做義工
    家住河南省安陽市的趙玉普同志不懼危險,從武漢回老家後,他主動加入了所在社區的抗疫志願服務隊,在抗疫一線保衛家鄉人民。他負責挨家挨戶登記居民基本信息、近期發熱情況及家裡有無外地返安人員等。完成排查工作後,趙玉普還負責給分管的兩棟樓內的五戶居家隔離居民購置生活必需品,他儘自己最大努力滿足居家隔離居民的需求,為他們做好後勤保障工作。
  • 鎮雄:青崗林捲菸零售戶「疫」線送愛心
    感謝廣大商家給予我們生活物資的支持,決戰「新冠」是我們應盡的職責。」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有你們大後方的支持,面對「新冠」毒魔,我們必須亮劍斬兇,決不退縮,如果我們當了逃兵,那全縣的老百姓就沒有退路了,相信我們一定會守牢最後一道防線,放心吧,前線有我們。」「我們是勇士,我們是戰神!有我們在,家就在!大家放心吧。」
  • 涉疫奶棗流出!多為網購,緊急排查!
    據山西發布通報,近期,山西省多地收到山東省棗莊市涉疫奶棗產品通過線上銷售渠道流入的風險提示函。經排查,大同市渾源縣,晉城市高平市、陽城縣、沁水縣,陽泉市盂縣在未食用完的奶棗樣本中核酸檢測檢出陽性。目前,各市對排查到的尚未食用涉疫奶棗全部收回封存,對相關物流場所、居家環境、運輸車輛等全部進行終末消毒,對接觸涉疫奶棗包裝及食用人員全部進行了核酸檢測和追蹤管控。貴州省30日發布通報表示,在六枝特區、盤州市、長順縣、甕安縣、冊亨縣、思南縣的奶棗樣品中檢出陽性。
  • 王孟:綻放在社區的 「疫」線警花
    自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王孟作為社區民警,舍小家、顧大家,從除夕夜開始至今,已連續30多天一直堅守在疫情防控一線,主動配合社區幹部開展涉疫人員和車輛核查、重點人員集中隔離、轄區場所關停、疫情防控宣傳、涉疫違法犯罪打擊等各項工作。工作中,王孟同志主動梳理分析涉疫線索,參與送治相關隔離人員,協助辦理涉疫案件。
  • 抗疫警色||交警萬彧的「戰疫日記」
    只爭朝夕,不負韶華。除夕到,不禁想念家鄉的母親、兄弟姐妹和親朋好友,今年不能回去了,雖不是什麼豐功偉績,但需要我們的堅守,這就是一個共產黨員交警萬彧的心聲。哪想到,從鷹潭回樂平的班車也已停用,現在既回不了老家,又回不了樂平,鷹潭的賓館都停業,自己無處可去,在外流浪了三天,逼的沒辦法,向我們警察蜀黍求助。了解情況後,我先查看他的證件,並測量其體溫,他的體溫無異常,目前鷹潭通往外地的長途汽車都已停用,我於是與火車站聯合整治小組溝通後,通過110將他送到救助站暫住。
  • 韓城抗疫 | 「疫」線上的女戰鬥員——郝紅平
    奮戰在「疫」線上的黨員幹部願家家幸福安康!
  • ​見「疫」勇為 守護家園 | 汕頭鄉村志願者點亮戰「疫」逆行路(內附視頻)
    ↑ 為卡口執勤人員送去「愛心夜粥」出動宣傳車穿梭鄉間幹道開展防疫宣傳,引導鄉親們做好自身防護,他們是打通防疫最後一公裡的「宣傳員」和「引導員」;內部自籌資金,多方採購防護物資免費發放給一線防疫工作者,為卡口的執勤人員送去「愛心夜粥」,他們是服務戰「疫」
  • 【萬眾一心 眾志成城 防控疫情】青春戰」疫「,團團貼心送溫暖
    青春戰「疫」,團團在行動。2月18日,賓川團縣委書記楊萌及青年志願者一行到力角鎮,為力角鎮的「疫」線工作人員帶來了物資、帶來了「託尼老師」。迎著清晨的陽光,團縣委一行帶著滿滿一車的物資來到了力角鎮人民政府大院,為力角鎮帶來了60箱柑橘、20份防護物資。
  • 【點 贊】 青春在「疫」線(四) ——張小雯
    在疫場之上,大家的目光通過一篇篇報導,時刻經盯著疫情的發展,看到一位位英雄們逆流而上,讀到一句句鼓勵的話語,收藏一條條防護知識,這些新聞的背後的正是像張小雯這樣的戰地記者。張小雯是2019年被分配到集寧區農牧水利局的三支一扶人員,她一來就開始進行信息及微信平臺編輯工作,從疫情發生以來,她和一群小夥伴捕捉疫場上的閃光的瞬間,把他們變成一字一句動人的話語,呈現在公眾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