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勤營救》:一個從權貴手裡逃生的中產,應該具備什麼樣品質

2021-02-19 杜娟娛樂

        1994年《辛德勒的名單》在電影史上堪稱濃重的一筆,它斬獲了奧斯卡金像獎、金球獎等多個重量級獎項,該片故事本身所取得的影響力遠遠超越獎項所能及。電影播出後,史匹柏和尼森大受觀眾好評!

     即將於30日上映的《通勤營救》同樣是由尼森主演,電影圍繞被辭退老員工的離奇經歷,講述了一個隱藏在城市的非正常死亡案件。

      尼森精湛的演技,讓這部電影在設定時間、設定空間有著超棒的藝術性。同時,它精彩的推理和獨特的敘事邏輯,也讓電影充滿了深刻反思性。

從片名《The Commuter》來看,該片其它譯名如:「上班族」或「通勤者」遠遠不能表現劇情的關聯性,《通勤營救》恰好展現了貫穿整個電影的主題。後者在傳遞電影輸出感上營造了緊張刺激的場面。

電影開鏡就討論了常規乘客和通勤乘客的區別,分析通勤乘客的特徵。

接下來,在經常坐通勤乘客的麥考利身邊出現一個神秘的女人。

這個神秘女人留了一個選擇題給麥考利。

在這趟火車上面有一個叫普林的人,這人會在冷泉站下車,只要麥考利找到這個人,就可以得到10萬美元的報酬。

麥考利有一站地的思考時間,廁所的某個地方藏著2.5萬美元預付金,其它7.5萬美元將在完成任務以後得到。

一站地之後,麥考利可以選擇做或是不做?這裡看似一個選擇題,但其中處處閃爍著懸念。

首先,神秘女人是誰?

其次,他們為什麼找到麥考利?

第三,他們找到普林要做什麼,普林要面臨什麼樣的後果?

電影不光有著推理的燒腦情節,也有大量的內心反思邏輯。

我們都知道這個任務不是好任務,但是卻扼止不住好奇心,視角會隨著麥考利的行動去看看廁所預付金到底是否存在。

當麥考利打開油皮紙包的美金時,他確認這個是真的。也就是這個神秘女人不是惡作劇,那麼他會去完成任務嗎?

帶著思索,第一站到了。

只要是生存的本能,一般人肯定會抗拒這樣的任務,因為不知道它的危險性。然而,事實上,麥考利已經沒有選擇的機會了。

一站地之後,一個黑髒辮的年輕人通知麥考利遊戲已經開始了。

顯然,意外之財不能夠控制麥考利,對方甩出「麥考利的妻子和兒子在我手裡的底牌」,麥考利開始慌了。他仍然沒有妥協。

但是這裡發生了一個神奇的逆向邏輯

大部分觀眾會認為,麥考利會隨著雙重壓力選擇執行任務。劇情很狡猾,巧妙的避開了麥考利的意圖流露。當麥考利試圖向經常坐通勤車的老朋友求救時,對方製造了意外,老朋友在馬路上生生被壓死。

那麼,這裡又拋出一個懸念:這個神秘組織如此的強大,為何不親自出手。跟著麥考利這條線,又潛藏著多少角色在執行任務?

影片始終圍繞著這段噩夢般的任務推進,神秘人將每個站點視為馬不蹄停催促的信號,發出一個更糟更令人發狂的壓迫。

一個又一個偽答案似乎給不了麥考利絲毫提示,一個陌生人似乎把一車的人推進了黑暗的深淵。

片中的衝突已經不是任務與完成度之間的對立,而是代表著人性的一種抉擇。麥考利所選擇的路是電影部分的高潮,一個通過利害分析對比,仍然能堅守從善走下去的男人。

《通勤營救》顯然是一次成功的「營救」,它所代表的營救並不指某個人、某個事件,而是某個階層的焦慮。

我們從一個辭退的老職工視角所產生的「營救」經濟內心出發,一路隨著麥考利的行動完成了人物命運的心理期待。接二連三的發生意外時,在這個驚心動魄的張力下,鏡頭仍然傳遞出更重要的人生意義。

電影讓觀眾看到了美國中產階層除了焦慮的另一種境界,他們擁有堅守與冷靜踏實的可貴。

當你面臨失業的焦慮時,你發現比失業更寶貴的生命,就沒有什麼可以焦慮。失敗、思考、重來,這是一個人能所具有最強大的資本。

相關焦點

  • 電影通勤營救: 知人知面不知心
    ◎打破「動作片沒劇情」的刻板印象 導演佐米·希爾拉,跟男主角連姆·尼森,在之前合作過的《空中救援》(Non-Stop)裡面,以飛機上的密閉空間為主題,發展出一部非常緊湊的懸疑動作片,這次的《通勤營救》又把同樣的成功經驗再度複製,並且把飛機改成火車,再次呈現密閉空間的懸疑緝兇主題。
  • 逃生繩的使用方法
    隨著現在火災的頻頻發生,日益嚴重,市民了解一些逃生知識、防火知識,無疑是非常有利於自己的逃生與生存。如果房間沒有固定物體時,應該注意選擇比較沉重的家具來固定,那樣不會由於自己體重重而帶動的固定物。在固定繩子使一定需要注意,固定物一定要靠近陽臺,並且沒有凸出的障礙物,這樣是為了防止繩子不夠長和防止繩子被割斷。
  • 通勤時間收發電子郵件應該被算成工作嗎?
    Wi-Fi的普及,許多上班族都在通勤時間收發郵件。英國研究人員對這些上班族做了調查,並引發了通勤時間工作應不應該算作工作的討論。研究人員表示,上班族經常使用通勤時間收發電子郵件,這段旅程也應該算作工作的一部分。
  • 奪命窗秒變逃生梯,終於可以既防盜又安全啦
    也是這些防盜窗,成為一個個讓人扼腕的新聞主角:救援人員近在咫尺,堅固的防盜窗卻擋住了被困者的火災逃生之路;兒童攀爬,防盜窗屢屢變成卡人窗……2015年10月28日上午10時左右,在浙江寧波一小區,一戶居民家裡突然起火,年輕的媽媽帶著孩子被困在火場。
  • 斯柯達晶銳:通勤用車好選擇
    隨著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和住宅區域逐漸向城外延伸,人們上下班的路程越來越遠,當公共運輸滿足不了日常的通勤需求時,一輛靈活、舒適、節能的小車是那些上班路途遙遠的通勤族的實用之選,斯柯達旗下精品A0級小車晶銳就擁有這些優秀的特徵,深受通勤族喜愛。
  • 【關注】安裝防盜窗請預留逃生口,為生命「網開一面」!
    南安洪瀨鎮洪南街一家童裝店起火,店鋪閣樓上的一對夫妻和他們兩名年幼的女兒不幸遇難。一道不鏽鋼的防盜窗,擋住了他們的「逃生路」。貴州農科院附近一居民樓3樓發生火災,由於逃生口被防盜網封住,救援人員無法及時破拆,造成兩女孩死亡,一人被燒傷。河南魯山一養老院發生大火,由於防盜窗阻礙了消防救援和被困人員逃生,火災導致38人死亡。浙江寧波一小區一戶居民家裡突然起火,年輕的媽媽帶著孩子被困在火場。雖然消防隊員第一時間趕到現場救援,但由於住戶家中的防盜窗阻擋,救援人員無法及時破拆,最終耽誤最佳救援時間,母子倆不幸罹難。
  • 摧眉折腰: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營造了一個如夢似幻、瑰麗精彩的夢中世界。但是在詩的後半部分,異彩紛呈的夢境終究消散了。他說:隨著魂魄忽然悸動,我猛然驚醒,發出了長長的嘆息。醒來的時候身邊只有枕席,剛才夢中的煙霧雲霞全都消失了。想來,人世間所有的歡樂也是如此,自古以來萬事都像東流水一樣,一去不復返。告別諸位朋友去遠遊,什麼時候才能回來呢?
  • ♞冷知識:災難預防狂人的三日逃生包裡有什麼?
    對有些人來說這意味著食物和水,對另一些人來說,這可能意味著一支槍和足夠彈藥,而至少有一個傢伙想要確保他有用不完的酒和藥物。每個人都知道自然災害總會到來,但很少有人願意去考慮它,從一個人往他的三日逃生包裡塞些什麼,我們能了解他很多方面。Allison Stewart以她的《三日逃生包》系列深入硬核災難準備狂人的世界,一窺這些人都松鼠般地囤了些什麼。
  • 點讚 快遞哥撞開防盜窗火中救美!你家防盜窗開了逃生口嗎?
    因為火勢很猛,情急之下,屋內青年男子從三樓跳下逃生。消防官兵暫未趕到,由於火勢越燒越大。一名被大火困在房間內的女子。由於火勢已蔓延至臥室,女子情急下爬到臥室防盜窗,圓通快遞員見有人被困屋內,迅速爬上防盜窗救人!
  • 終於曝光:「中國權貴」5億保釋金救女的秘密
    近日,震動美國的「中國權貴子女涉嫌殺人拋屍」的案件再次引起波瀾。犯罪嫌疑人Tiffany Li的律師向法庭申請延遲審判。新聞一出,人們又在談論那場謀殺,尤其是被收監後,Tiffany Li的「中國權貴家庭」拿出的價值5億人民幣的保釋金。之所以被外媒成為「中國權貴家庭」,不僅僅是因為能拿出天價保釋金,更是因為Tiffany Li的母親——李繼紅。在「天眼查」上,我們查到李繼紅曾是北京美迪亞置業有限公司的董事。
  • 火場逃生計劃,你有嗎?
    杭州保姆縱火案讓年輕的母親和三個孩子不幸遇難其實有一個方法可能會避免悲劇的發生那就是——制訂疏散逃生計劃
  • 超千萬人承受極端通勤!36個城市通勤時間排行榜出爐!你上下班要多久?
    最近有一個熱搜引起廣大網友共鳴▼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發布《全國主要城市通勤時耗監測報告》36個全國重點城市中共有超過1000萬人深圳45分鐘以內通勤人口比重為76%,在超大城市中比重最高。關注極端通勤,避免超長通勤帶來的身心傷害與社會問題,是構建城市風險防範體系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也是城市治理的重要舉措。
  • 美國城市通勤時間排名!西雅圖排名竟是......
    排名中顯示了通勤時間最長的美國城市是首都華盛頓特區,人們的平均通勤時間超過一個小時。這份報告還對各城市的通勤壓力做了排名,根據人們的反饋,洛杉磯是通勤壓力最大的城市。城市中瘋狂的高房價讓在這裡工作的人們只能選擇住在越來越遠的地方,通勤時間也越來越長,這樣的增長模式只會讓那些無法選擇公共運輸的人壓力越來越大。
  • 貴州:建築物窗口防護欄、防盜窗逃生口設置技術指南
    各市、自治州市場監管局、應急管理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消防救援支隊:為貫徹落實《省安全生產委員會 省消防安全委員會關於印發〈貴州省貫徹落實國務院安委辦消防安全工作督導反饋意見整改方案〉的通知》(黔安〔2020〕10號)的部署和要求,規範建築物窗口防護欄、防盜窗逃生口設置技術要求,我們組織編制了《建築物窗口防護欄、防盜窗逃生口設置技術指南》。
  • 波士頓通勤時間長 全美排第三
    波士頓擁堵的街道和不靠譜且落後的公共運輸系統已經不是一個新話題了。近日,根據網際網路汽車公司Geotab的最新報告顯示,波士頓在美國主要城市中的平均通勤時長上排名第三——只有13%的通勤者能夠在30分鐘內通過汽車輛或公共運輸到達目的地。
  • 英國人通勤時的行為準則 | 隨身英語
    全球平均通勤時間約為40分鐘。但英國交通部的數據顯示,英國上班族每天的通勤時間為54分鐘,而倫敦人每天的汽車通勤時間約為80分鐘,火車通勤時間超過兩個小時。基於此,這些通勤者能教給我們如何最好地度過在汽車、火車和公共汽車上的所有時間嗎?First of all, travel etiquette is important.
  • 高樓逃生,六項注意!
    高層建築樓道狹窄、樓層高,人員密集,發生火災時火勢蔓延迅速,不容易逃生,救援困難,且常因人員擁擠阻塞通道,造成互相踩踏的慘劇,當高層建築發生火災時,我們應該如何應急逃生?一般建築物都會有兩條以上的逃生樓梯,高層著火時,要儘量往下面跑。即使樓梯被火焰封住,也要用溼棉被等物作掩護迅速衝出去。1 貼地爬行 要注意防止煙霧中毒,預防窒息。一般做法是用溼毛巾、口罩蒙鼻。在煙霧濃烈時,應該儘量貼近地面爬行撤離。
  • 【健康】巴黎通勤時長影響「幸福」
    英國國家統計局近日公布的一份深度調查表明,通勤(上下班路程)會影響個人幸福感,通勤所需時間越長,幸福感越低。IXXI總裁帕斯卡爾·奧扎奈指出:雖然城市地帶延伸了,與1976年的初次同類調查相比,這個數字保持穩定。由於交通速度更快,用戶也就住得更遠。調查顯示:用戶從一個地點出發,直到目的地的平均時間為43分鐘,實際乘坐火車、地鐵快線、有軌電車、地鐵或公共汽車的時間為25分鐘。步行的時間為11分鐘,等待時間為7分鐘。
  • 使用跑步機跑步,應該選擇什麼樣的速度呢?
    其實,這個問題太寬泛,也並沒有準備的答案,原因就是慢走、快走、慢跑、快跑,這幾個不同速度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不一樣的。再跟據每個人的跑步能力不同,以及多年的經驗來講一下不同的運動速度在跑步機上應該怎麼設置,可以作為參考。
  • 「三日逃生包」竟然還有它......
    我們一直向大家建議在家裡或車裡放置一個應急包,裝備好水、食物、衣服、手電、藥物、收音機等必需品,以備不時之需。在美國,政府建議民眾隨手準備夠用三天的必需品,即「三日逃生包」。對有些人來說這意味著食物和水,對另一些人來說,這可能意味著一支槍和足夠彈藥(誰讓美國允許個人擁有槍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