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提及PM2.5,人人談霾色變,特別是在工業集中的華北地區,PM2.5佔到了整個空氣懸浮顆粒物重量的大半,「十面霾伏」的危害並不局限於肉眼所及範圍。近期,竟然有部分醫學專家指出,PM2.5成為致癌的高誘發汙染源,通過研究,這一結論得到了很多機構的證實,PM2.5不僅能夠引起呼吸系統疾病、心腦血管疾病,甚至可能引發肺癌。
霧霾可以致癌的推論一直此起彼伏,雖然沒有確定的結論能夠證實這一猜測,但是近期《中國電子報》的一篇關於《河北肺癌死亡率40年增306%不少醫生認為[霧霾致癌]》的新聞報導,再一次給這一推測更充分的理由。報導指出:中國環保部的數據顯示,全中國74個城市的空氣品質調查中,河北省佔據了十大空氣最差評比中的7個,成為了汙染最為嚴重的省份,同時河北省在腫瘤死亡率中高居首位。二者之間的聯繫難辭其咎。讓更多的專家學者肯定了霧霾對於癌症的高誘發率的事實。這一論斷無疑為癌症治療的瓶頸帶來了攻克解決方面的難題。
在近期舉辦的第八屆臺灣小分子褐藻糖膠國際癌症臨床輔助與慢性病運用研討會上,臺灣文化大學生物科技研究所林彥昌副教授就「臺灣小分子褐藻糖膠於肺癌動物模式,探討臺灣小分子褐藻糖膠改善PM2.5所引起之心血管及神經系統病變」發表專題,該研究探討證實,臺灣小分子褐藻糖膠對於患有肺癌的動物體,特別是因為PM2.5所引發的相關病症,具有顯著的調節效果。
臺灣陽明大學生物研究所所長兼臺灣褐藻糖膠發展學會理事長許先業教授也在會上就「臺灣小分子褐藻糖膠腫瘤抑制機轉研究及應用」也發表了專題,該專題證實臺灣小分子褐藻糖膠針對目前全球遭受PM2.5的重大汙染,針對經常收到PM2.5汙染的人群、廚房油煙煮飯家庭主婦、或是長期生活於大都會地區的民眾都有預防疾病的作用,也可用來來預防所衍生的癌症。」
臺灣小分子褐藻糖膠研討會已舉辦了八屆,每屆都有200-400位醫、學、研、產業界專家及專業人士齊聚臺灣。
在全球性的PM2.5重大汙染的環境下,利用臺灣小分子褐藻糖膠在防癌治癌方面的雙重功效,給那些長期受到PM2.5汙染的、生活在都市的、或者經常會遭受油煙汙染的婦女同志們帶來防患於未然的預防功效和輔助治療功效。長期使用臺灣小分子褐藻糖膠能夠大大降低患癌症的機率,對於已經患有癌症的病患,配合使用臺灣小分子褐藻糖膠能夠降低化療的副作用,同時提升治療效果。臺灣小分子褐藻糖膠經過臨床實驗,已經證明在由霧霾引起的神經系統及心血管等病變的治療上有著明顯的改善作用,堅持服用效果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