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在大陸上映的泰國電影《天才槍手》,是以2014年震驚世界的SAT亞洲考場大規模作弊事件為故事背景,講述了成績優異的天才小琳、記憶力超出常人的班克、富二代阿派與其女友等人共同策劃了一場跨時區的國際考試作弊。該電影號稱泰國票房年度總冠軍,雖然結局難免落於俗套,但其中許多現象也的確值得我們學生去細細思考。
在講述這部電影之前,不得不提一下,其實早在高考前我就通過網絡觀看了這部電影的預告片,畫面的剪輯讓人心跳加速,緊湊的背景音樂更是深深地吸引著我,隨後,假期在香港地鐵又看到了配上繁體字幕的版本。有趣的是,香港譯名叫做《模犯生》,頗有些身為模範,卻明知故「犯」的味道。其實我個人看來,這個譯名比大陸版本可能要更為貼切一些。
為什麼這部成本不算高的電影會吸引如此多的眼球?首要就是它仿佛是把考場拍成了戰場,其中作弊方式層出不窮。雖然很多都有些戲劇化,經不起推敲,但是仍然不失緊迫感(說到這個,個人強烈建議同學們觀影時選擇泰語,翻譯過來時中文音節會少很多,所以緊迫感會大大減少),演員的表演堪稱酣暢淋漓,在廁所摔碎了馬桶蓋、在地鐵一邊打字一邊逃脫追捕,鉛筆和橡皮的摩擦聲、鐘錶的滴答配上節奏感極強的音樂,每一次的險象環生都讓人為之捏一把汗。
這部電影能打動人心的不只是宛如諜戰大片似的作弊場景,其實更重要的是關於個人背景的刻畫。小琳雖然智商超群,但是由於生活在單親家庭,父親收入單薄,而學校收費高昂,甚至除了學費還有令人咋舌的贊助費,令她的家庭不堪負重。班克則與其相似,他的母親靠洗衣店維持家庭。與她們形成強烈對比的就是富家公子阿派,考試及格就能得到一輛新車,還有無憂無慮的葛瑞絲。這些人物的理想、信念在電影進程中發生了碰撞與衝突,或是為改善生活,或是為討好長輩,但最終,他們都走上了作弊的這條道路。其他還有看似不起眼的角色,比如冠冕堂皇的校長,還有乞求抄襲的同學們,其實都在推動情節的發展,甚至能夠觸動主角們的回憶,並間接影響了主角們的思想。
譬如在劇情中飽受波折的班克,一開始是他的誠實導致小琳的賺錢道路被校長截斷,並且面臨留學取消等更糟糕的狀況。由此在阿派找上小琳時,她不能拒絕,之後又導致阿派自作主張僱人毆打並阻止班克參加留學。值得注意的是,班克在無意中得知此事後先是暴怒,但又轉而恢復正常,可以看出此時他已經偏離了原先的剛正不阿,即使同流合汙也不那麼在意了,這便是第一次。在廁所發答案時,本處於慌亂狀態的他,突然冷靜下來,還在有限的時間提出了加價的要求,這是第二次。在被抓到以後,小琳感覺良心有愧來探望他時,他卻露出了無畏的笑容,這是第三次。可以看出,班克的價值觀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崩塌,為了母親,嘗到了甜頭的他渴望通過這種方式賺更多的錢,甚至不惜以威脅小琳來達成目的。
「就算你對世界誠實,世界也會欺騙你。」
實際上,電影並不是想貶低像班克這樣的人物形象,相反,是在用班克來凸顯泰國貧富階層的矛盾,並且直白地闡釋了「惡人」產生的原因——窮。作弊在那位校長看來是一件嚴重違反紀律,並且會給學校名譽抹黑的行為。但是對於小琳,以及後來的班克,卻是致富的手段,所得的錢也只是用來補貼家用。同時還質疑了當下的教育制度,電影中不乏「是由我們來選擇大學,而不是大學對我們挑三揀四」這樣的豪情壯語。這就是電影對於善與惡的模糊,從中引發我們思考,提供給我們審視自我的機會。
當然,這部電影的目的肯定不是為了替作弊辯護,因為不管用什麼理由包裝,它都是一種不公平,並且會影響他人甚至自己品行的惡劣行為。這也是為什麼小琳能夠做出屬於自己的選擇,實現所謂的「坦白從寬」。
這是一場教育的戰爭,是一場道德的戰爭,是一場人物的戰爭,更是一場貧富的戰爭。這部電影沒有華麗的包裝,卻有著屬於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共同的迷惑。這,就是《天才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