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退休愛上攝影,得到很多攝影人的幫助,本應稱之為師傅的楊志賢,卻從未叫過他一聲師傅。我學攝影,起初只是想豐富退休生活,對拍什麼、如何拍一片茫然。正當我摸索前路時,是我的老鄉、老弟楊志賢親自給北京攝影函授學院打電話,推薦我參加攝影函授學習,為我學習攝影奠定了第一塊基石,也為日後加入中攝協打下了基礎。
一、我的幾個第一都和志賢有關
2015年12月24日,我接到志賢電話,邀我一起到神農架大九湖攝影,神秘的大九湖被冰雪覆蓋,銀妝素裹,聖潔靜美,讓我心曠神怡。我以《聖潔九湖》為題拍了一組照片,冒然投給《中國攝影報》,沒想到2016年1月26日就在7版刊出。這是我第一次在《中國攝影報》發表作品,也激發了我的攝影創作積極性,促使我2016年在《中國攝影報》刊登照片14幅,文章14篇,讓影友刮目相看。
不會開車是我攝影的難處之一,會開車的志賢每次出去攝影多會邀我同往。2015年春天,志賢約我到房縣採風,直接領我去了十回首景點的最佳機位,使我輕鬆拍到了較滿意的作品《十回首》。這幅作品不僅在房縣展出、入選十堰市2015年展,還刊於2015《中國攝影年鑑》,這也是我第一次在市以上獲獎。
二、從志賢身上學到許多優點
志賢不僅僅樂於助人,他身上有很多優點。一是他有一種孜孜追求,不斷學習的進取精神。志賢只比我小一歲,也是60開外的人了,他2014年就加入了中國攝影家協會,但他仍然對攝影孜孜追求,只要有學習的機會他都不會放棄,經常參加攝影團隊出去採風,參加攝影年展或藝術節,並能學有所獲。比如他參加霞浦攝影團,所拍攝的《牧》,入選2018年瑞士達沃斯「攝影藝術家」國際攝影展、希臘、阿聯第四屆國際攝影四地巡迴展、希臘第六屆奧林匹克巡迴展。
二是有一雙攝影眼,善於發現最美瞬間。志賢對攝影獨具慧眼,就像鷹在高空就會發現獵物。與他一起同行,總能攝有所獲。2018年11月中旬,我們一道去河南三門峽參加中國第十二屆中國攝影藝術節,在參觀作品展覽時,他觀察到一位推著嬰兒車的奶奶正關注影展作品,他馬上按動快門,拍攝到一張紀實攝影作品《好大的魚》,受到金像獎獲得者、中國攝影報三門峽講習所授課導師王建軍的高度評價。2012年,志賢在竹溪向壩採風,發現在三省交界的雞心嶺道班養路的陳本貴,堅守高山養路二十多年,守護在鄂、陝丶渝三省的交通線上,確保安全暢通。他拍攝以後把材料報送上級主管部門引起關注,陳本貴先後被授予竹谿縣「勞動模範」,十堰市 「五一勞動獎章」、「勞動模範」、 「最美十堰人」,全省 「十行百佳標兵」等榮譽稱號。2017年被中國文明網評選為「敬業奉獻中國好人」。
三是熱愛家鄉,熱愛公路。志賢是竹溪人,長期從事公路建設與管理,他愛家鄉、愛自己長期從事的事業。所以他一直把鏡頭對準竹溪,對準十堰的公路,拍攝了大量的獲獎作品,為宣傳家鄉,宣傳公路事業做出了貢獻。如宣傳竹溪的風光作品《秘境縣河》入選2018年英國約克郡國際攝影展。《大山音符》、《霧繞雞心嶺》等數幅作品均在國際和省內外攝影大賽獲獎。拍攝的關於公路的圖片多次被《人民公路報》《湖北交通報》《十堰日報》等報刊採用。作品《騰飛》於2012年9月獲全國公路攝影大賽入選獎,《金光大道》、《沸騰工地》、《出工》等多幅作品在省、市、縣各類攝影比賽中獲獎。
志賢是我的好老師、好兄弟,我願在今後的攝影歲月裡,多向你學習,向你看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