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知的世界,找尋真實的自己|2017攝影總結
昨晚還在健身的時候,小虎建議我可以把17年的攝影總結放在一起,做一個對照。然後問我,18年找到真實的自己了麼?
現在看來,真實的自己永遠都是個迷。但臺灣一行,在猶豫了幾年後,我終於確定了之後人生的大方向。從臺灣回去後,在12月完成了三跨考研。盡了全力。在人生這個關鍵的轉折點上,2018年,我有了自己的決定。
總結2018年的攝影,簡單來說,上半年在臺灣,後半年在考研,8月初去了一趟宜昌巴東。一句話就可以概括完。
抵達臺灣後拍攝的第一張圖片,位於臺中的中興大學行政大樓背後的一棵樹。
總得來說,今年的拍攝類型以風光攝影為主,所以還是從風光攝影寫起。
臺東池上
臺中忘憂谷
臺中東勢林場
臺中高美溼地
基隆象鼻巖
新北九份及平溪線
屏東墾丁
綠島
澎湖及七美
臺北
臺南
小琉球
清水斷崖
宜昌巴東
「用彩色拍風景的話很難,那個風景本來就很好看,又拍成彩色的,這種還原很難把意志塞進去。黑白的時候,我覺得可以控制它的色調,這時候我就可以有情緒進來,彩色我進不去。」
——洪磊《閒談「雅虐」》
(《中國攝影》雜誌2018年11月刊)
高飽和,豔麗,明媚……這些詞或許可以用來總結以上風光攝影的風格。雖然讓現在的我來看,對這些內涵缺乏的風景照片評價並不高,但也能反映出我心中嚮往美好,希望用攝影表現美傳達美的想法。
雖然現在我的攝影風格相比於以前已經改變很多,對攝影方向的重心也已經從風光攝影上轉移。但攝影以及對攝影的認識總是一個由淺入深的過程,而這些明豔的美景也自有其意義。
事實上,我也有嘗試在風光攝影中加入自己的情緒和思考,但確實很難。
《小臺灣,月是故鄉明》,2018年6月拍攝於澎湖七美小臺灣。臺灣澎湖鄉的一首歌曲《外婆的澎湖灣》早在兩岸間廣為流傳。在澎湖縣七美鄉的著名景點"小臺灣"——一塊海蝕平臺,因其形狀類似於臺灣島而得名。夜空中銀河可見,繁星漫天,在我到達後不久,月亮就升了起來,散發出明亮如太陽般的光芒,倒映在海面上。我想起杜甫「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的詩句。
巴爾扎克的現實主義可以在生活與文學中分開,攝影在我這似乎也可以分個再現和表現。更多是再現的風光攝影之外,我開始重新嘗試表現,事實上,我開始攝影時,就是出於表現的目的。表現的攝影以後應該會成為我工作拍攝之外的主要方向。
《孤島》系列
《單人旅行》系列
今年大大小小得了不少獎,入了不少展覽,也上了雜誌。這些外在的因素也是堅定我的信念,幫助我下決心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