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鄉村的大喇叭,很多人都倍感親切,在通訊並不發達的年代,曾陪伴著幾代人度過了難忘的歲月。在建平縣,隨著基層宣傳方式的不斷創新,大喇叭又發揮了新作用。他們利用大喇叭這種最接地氣的傳播工具,為老百姓講解更多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打通理論宣傳的「最後一公裡」,使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小平房村自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以來,就把「大喇叭宣講」做為文明實踐項目來打造。他們讓村裡的文藝志願者徐波來做宣講,推出「波哥播報」節目,徐波利用自己文藝特長,把宣講內容編成快板書,利用大喇叭播放出去,每周二周五早上的大喇叭一響,村民就都聚集在一起,「大喇叭宣講」已經成為當地村民的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建平縣從今年的4月開始,由村幹部通過大喇叭進行宣講。目前,已經實現了全縣260個行政村的全覆蓋。各村還不斷創新宣講形式,開設了《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百科知識》等貼近農時季節、緊扣農民需求、具有針對性和實用性的欄目。這種最接地氣的宣傳方式,已經成為了百姓身邊不可或缺的「精神加油站」。
建平縣委宣傳部副部長 李衝 :今年開始,我們建平縣把「大喇叭宣講」作為基層理論宣講的一項工作重點,通過身邊人,用平實的語言、向群眾傳遞黨的聲音,傳遞黨的大政方針,以及一些惠農、惠民的政策,截止目前我們全縣260個行政村已經實現了全覆蓋,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在田間地頭就可以聽到黨的新思想、新理論、新知識,真正打通理論宣傳的「最後一公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