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三策:貼到身邊 走進內心 精準釋憂
曲阜市司法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喬德文
法者,治之端也。美好生活需要法治呵護,法律權威的彰顯需要全社會秉持法治精神。讓法律流行,讓法治成為生活習慣,播種法治陽光,是每個普法工作者的光榮神聖職責。作為一名基層普法戰線的分管負責人,本人認為做好普法工作,除了日常的舉辦法治宣傳講座,培養法律明白人,建設法治文化平臺,利用多媒體普法,組織各類普法「法律八進」等活動外,還要結合新形勢和依法治國的新時代需求,從以下三個方面實現法治宣傳工作的新突破。
一、貼近群眾,讓群眾時時處處能夠享受到法律的惠益,感受到法律的保護。目前,微信群已經成為最為流行的貼身交流工具,要有計劃的安排普法工作人員和普法志願者加入各個微信群,充分利用各個村居、基層社區、機關單位、廠礦企業、學生家長等微信群開展普法活動,讓法律真正的流行起來。建立健全市、鄉、村普法網絡治治微信群,做到每個單位群都有一名普法宣傳員,做到日常普法有人做,先進典型有人帶,普法成效有人促。專業人做專業事,要聘請熱心、專業的法律職業人員、大學教授、法學生加入法治微信群,開展普法活動。積極運用「網際網路+法治宣傳」思維,著力構建立體化、多維度的普法網絡,全力打造普法宣傳的新矩陣。利用這種能夠讓人人接觸的到,看的到的法治新矩陣及時傳播法治新動態,發布法治簡訊,普及各項同人民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法律知識,同時在線解答法律諮詢問題,讓法治的陽光普照到每個人的身上。
二、走近內心,將心理學知識和普法活動相結合,使心理學融於普及法律活動之中。現代信息量巨大,人們接受各種信息已經對信息有了麻木和漠視心理。根據不同的對象,我們探索將社會心理學和教育心理學應用,融入法律應用和普法活動。如在開展普法講座中,在講座前先開始心理放鬆活動,讓聽眾放鬆後改用內心傾聽,學會用心聆聽。在講座中插入心理賦能活動,讓普法對象輕鬆快樂的接受法律知識的普及,同時身心受到調理,實現了心理和法律知識的共同提升。再如,我們成立的曲阜市「和為貴」家事調解室,將法律諮詢和婚姻調解相結合,由心理諮詢師從現代心理學角度開展調解和法律諮詢活動。2年來,12名心理諮詢師開展一對一心理普法調解活動,共調解成功離婚案件2600餘件,調案成功率達到33%,收到良好效果,傳播法律知識的效果更加明顯。在今年的疫情之初,我們的普法專業機構聯合心理諮詢機構開展了心理法律諮詢活動,公布了熱線電話,讓有需求的群眾即解決了法律問題,又解決了內心的焦慮和疫情心理壓力。
三、精準釋憂,針對群眾關心的環保、疫情、物業、折遷扶貧等熱點難點問題,有計劃的安排針對性和開展一對一的精準普法活動。我們在普法工作發現,傳統的發宣傳單,搞集中式普法活動,已經不適應社會形勢的發展。普法的未來一是媒體查詢搜索式普法;二是精準一對一問題諮詢式普法。只有如此,才能讓群眾遇到法律問題隨時隨地的查詢找到答案。前面述及的微信群新矩陣普法就是精準為民釋憂解難的一種普法方式。普法工作要同專業的人民調解委員會和司法行政系統開展的一村一法律顧問、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相結合,在為民提供法律服務的同時,又普及了法律知識。利用公眾號、網絡平臺實現在線諮詢,即時在線解答,讓群眾隨時找到法律,用到法律,感受到法律智慧。
讓法律流行起來,讓法律成為新時尚,讓法律成為每個人的生活習慣。願同大家一起在法治陽光的呵護下,共同攜手,為建設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共創美好的法治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