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多以後,面對萬霧(VAPE Magazine),我發現成立鐵匠的時候,正是在我接觸電子菸滿一年之時。
2015年7月底,我慣例地到樓下買香菸。一個帥哥也在買飲料,然後,他舉起手吸了兩口—— 我到現在都記得那個香味給對我心裡的震撼 —— 他手上拿著一個盒子,盒子頂部一個小玻璃瓶,玻璃瓶上一個長長的碗型菸嘴。
我從來沒有見過這種電子設備,但是很神奇,腦子裡面就有一個聲音告訴我這就是:電子菸!
而在這以前,因為職業原因,煙不離手已經到了快要崩潰的狀態了,一天兩包半,還不帶發煙的,都自己抽。每天睡覺前胸口都隱隱作痛,非常希望能戒掉它,但是和大多數人一樣,戒菸只會停留在說和想。真心苦惱。
於是我趕緊跑回家在線上搜索「電子菸」這三個字。隨便買了一款29元筆桿電子菸,還送了 3 瓶煙油,心想先試一試,好用就換好點的。
但說真的,一個新人的入坑關鍵,就要看自己的第一款產品能把你送得有多遠。在下單以後,我並沒有停止搜索更多的資料,並及時地發現自己買錯了。於是在2015年8月1日,我真正的第一款設備,當時的性價比之王,KangerTech Subox套裝到手。
KangerTech Subox
我進步速度算非常快了吧哈哈,上手10天開始接觸滴油,1個月開始玩杆子, 2 個月後開始自製花絲 …… 但我一直還是很喜歡,也很感激Subox套裝裡附送的Subtank RTA霧化器,它最精彩的部分就是DIY套件,有了它,我又迅速地把DIY工具買齊配好了,我的電子菸入坑之路就是從它開始的。
當然,我很喜歡分享,特別是發現了一個讓我欲罷不能的好東西的時候。那時候我帶上一個發小一起玩。但他的感覺和我截然相反,玩了兩個月就不玩了,我呢,就是興趣不減反而與時俱進。
那時候偌大的廣州只有2家實體店,一家是純出貨的,老闆也不太懂電子菸。另外一家就厲害了,包括到現在也是一樣的水準,老闆很懂電子菸,老炮級別,教會了我很多電子菸方面的知識,讓我也少走了很多彎路。
那時候玩電子菸的人不算多,都是扎推玩,其中有非常厲害的高手,那時候看到他們開始玩的小組設備,稀有的霧化器等等,在我眼裡就像是神一樣存在。現在大家都成為了朋友,但那種敬仰和感動依然存在。
慢慢地、由於自己的深入,發現其實電子菸和自己的技能也很對口啊!我自己本身就是工業設計出身的,完全有能力去做這個事。
那說做就做吧!這半輩子了也沒遇到一個如此痴迷的愛好,我還等什麼呢?所以,我就義無反顧地辭掉了我當時廣告公司設計總監的工作,開始全職地投入到電子菸之中。
產品的研發調查,過程還是挺複雜的,有它一套完整的體系。說起來雖然沒那麼複雜,但是需要準備的內容還是挺多的,要許許多多的科學論證。而這個過程並沒有動搖過我的決心,在我看來,這只是要完成一項事業所必要的準備而已。
現在想一想,當時拍完、入手以後其實並沒有閒著,直到現在,也和那天一樣的狀態,一接觸就開始了不停搜索資料,學習電子菸原理與理念的過程。這點我也挺佩服自己的,堅持到了今天,每天都要翻一翻、看一看、學一學到現在。
在英語中,有兩個「鐵匠」,Black Smith 和 Iron Smith:前者更多的是冶鐵工人,後者則是在把金屬原料加上自己的創意而變成產品。我和三哥都屬於後者,於是,直接就用了「鐵匠」的名字—— 我們不喜歡一些虛無縹緲的概念,一樣事情最重要就是要執行,我來不及去對鐵匠將來會發展成什麼樣進行一個想像,我那時候也不會想到鐵匠一年的時間會成為如今的模樣。站在一年以後,回憶那一年,我只知道,我所有的經歷都沒有浪費。電子菸既然能改變我,那就讓他改變我一輩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