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2月3日《新華每日電訊》新華觀點
作者:新華每日電訊評論員張代蕾
「每當有手機震動聲擾亂我的課堂,我都有一種把它找出來扔出窗外的衝動。每次看到學生在休息和午餐時間也緊盯著手機屏幕,而不是互相交談,我都感到遺憾。」這是英國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中學老師幾年前發出過的抱怨。
但她供職的學校至今沒有禁止手機進校園。校方認為,手機和網際網路是當今世界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為中小學生做好「進入世界」的準備,正是學校職責所在。這種準備,理應包括培養孩子合理安排時間、適度使用電子設備的自控力。
英國政府其實早有意支持學校實行手機禁令。多名教育部高官近年都曾公開表態,希望能統一規定禁止學生在校期間用手機。一些議員甚至表示,校長和老師「應該每天站在學校門口沒收手機」。
但目前,英國政府對學校手機的使用尚無明確立法。中小學校,無論公立還是私立,均可根據各自情況靈活制定規則,管理手機在校園內的使用。英國教育部稱,英格蘭95%的學校已用某種方式控制手機的使用,而「控制」的度由學校自行把握。
從微觀上來說,一些學校也實施了嚴格禁令,一旦看見或聽見手機聲音,老師有權沒收手機,因為學校認定手機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幹擾他們的思考能力。據媒體報導,倫敦一所教會學校不僅不許手機進校園,連學生在上學的交通工具上能否帶手機都要管。
一些學校相對寬鬆,只禁止學生上課期間用手機,不過問課間和午餐時間;還有些學校每周選一天全面禁止在校園裡使用手機。當然,也有學校對學生使用手機沒有任何規定。
英國家長對學校是否該禁手機也態度各異。支持者擔心手機網絡助長校園霸凌和攀比心態;而反對者認為,手機等電子設備也可以是很好的教學工具,取決於孩子和學校如何利用,一味嚴禁可能把一些原本擺在明面上的問題推到「地下」,反而不利於解決。當然,英國家長對手機的態度都建立在英國學校不用手機布置作業、甚至甚少用手機聯繫家長的基礎上。
據記者的一位在美同事的親身感受,美國中小學沒有限制學生帶手機的規定,帶手機的利弊都很突出。美國治安不好,從安全上考慮家長都讓學生帶手機;但與此同時,有些學生沉溺於手機遊戲,少數甚至因此而退學。美國一些學校的一些科目已經沒有實體書,許多老師都是通過自己偏愛的不同網絡平臺輔助教學,如發布視頻教程、布置作業、批改作業、打分、溝通反饋等,所以現在學生離開網絡已無法完成學習,這些主要是通過電腦和iPad進行。
可以預見,在未來很長時間內,手機該不該進校園的爭論,還會繼續下去。首先,在歐美,學校享有高度自由,英國、比利時等一些國家中小學連統一教材都沒有,政府短期內不太可能統一禁止手機進校園,而是會一如既往把這個權力和責任交給學校。其次,許多教育問題無法靠一刀切、統一化來解決,也不能單靠學校解決。
無論何時何處,教育從來都是學校和家庭雙方協同合作的成果。如何引導與鼓勵孩子合理使用手機、多關注手機外的世界,也是家校雙方須各司其職、共同面對的一項新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