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雪肆虐在草原牧場,氣溫持續降低,牲畜接連死亡,為生活在這裡的牧民帶來了沉重的考驗。原本牛羊成群的敖特根一夜之間損失了70多隻羊,然而降溫降雪仍然在持續。就在牧民們一籌莫展之時,政府措施有力的精準扶貧政策幫助牧民們渡過了難關。三年時間一晃而過,昔日遭受雪災打擊的牧戶們走出了困境,過上了更勝以往的好日子。大伙兒在感謝黨和政府雪中送炭的同時,一起商量著用自己的方式回報社會。
在草原牧區,因降雪量過大,積雪過深或持續時間過長,造成無法放牧或牲畜吃草困難,甚至造成大量牲畜死亡、失蹤,牧民生活嚴重困難甚至發生死傷、疾病的現象。
根據牧區雪災的發生條件和成災特點,分為兩類:猝髮型雪災,發生在暴風雪天氣過程之中或以後,在短期內對人畜造成危害,多發生在天氣多變的深秋和春季;持續型雪災,伴隨持續性風雪天氣,地面積雪不斷增加,災害過程持續發展,常發生在秋末到第二年春季。
有人根據降雪量、積雪深度、持續天數、影響面積將牧區雪災劃分為輕微雪災(I)、中等雪災(Ⅱ)、嚴重雪災(Ⅲ)、極嚴重雪災(Ⅳ)(見表)。中國牧區雪災主要發生在內蒙古、新疆和青海的一些地區,是這些地區牧業生產的主要自然災害。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由內蒙古自治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內蒙古電視藝術家協會、內蒙古廣播電視臺文藝製作中心聯合舉辦的《愛在內蒙古》全區融媒體微廣播劇創作展播活動歷經三個月的作品創作、徵集之後,現已進入展播階段。
本次活動以「中國夢」為引領,以「幸福內蒙古」、「愛在內蒙古」、「美麗鄉村、幸福草原」、「希望的綠野」為主題,通過融媒體微廣播劇的傳達方式,展現內蒙古自治區在黨的陽光下繁榮發展,團結奮進,守望相助,打造北方亮麗風景線的歷史進程和脫貧攻堅戰役中湧現出的可歌可泣的故事,謳歌在生態建設環境保護、再造綠水青山過程中的感人事跡。再現新時代變革中的感人瞬間,謳歌祖國、謳歌人民、傳播中國聲音,弘揚社會美德,抒發真摯的愛國主義情懷,唱響新時代的最強音。目前共徵集到作品250部,作品來源輻射到全區8個盟市廣播電視臺、融媒體中心和高校,另外有區外5個省區參與。
從2021年1月16日開始,百靈悅聽優選其中製作精良、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陸續進行推送。歡迎您關注我們,收聽中華兒女共同書寫在脫貧攻堅道路上的那些故事。
責編:盧曉旻
監審:山 丹
美工:三 木
圖片:部分來自網絡
發布:內蒙古廣播電視臺廣播文藝製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