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環境意識 倡導環保行為 爭創綠色學校
1996年12月,國家環保局,中宣部,國家教委布了《全國環境宣傳教育行動綱要(1996-2010)年》,《綱要》的第二部分第11條提出,到2000年,在全國逐步開展創建「綠色學校」的活動。這是在中國首次提出「綠色學校」的概念。由此,在各地環境保護部門和教育行政部門的努力下,全國開始湧現出一批「綠色學校」。2000年6月,國家環保局等單位又聯合表彰了一批「綠色學校」,從而使綠色學校的建設活動成為中國環境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那麼,究竟什麼是「綠色學校」?建設「綠色學校」的意義何在?
一.綠色學校的內涵
綠色學校是指學校在實現其基本教育功能的基礎上,將以可持續發展理論為導向,在全面的日常工作中將可持續發展思想納入管理中,通過制訂環境管理制度,開展有效的環境教育活動,創設環境保護的文化氛圍,促進師生、家長和專家參與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實際行動,全面提高師生的環境素養,共同為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綠色學校不僅僅是「綠化學校」,更主張環境教育從課堂滲透擴展到全校整體性的教育和管理,鼓勵師生民主,公平地共同參與學校環境教育活動,加強學校與社區的合作和聯繫,在實踐參與的過程中發展面向可持續發展的基本知識,技能,態度,情感,價值觀和道德行為,即提高全體教職員工和學生的環境素養,落實環保行動。綠色學校是我國科教興國 和可持續發展基本戰略的具體體現,是21世紀學校環境教育的新方法。學校首先是一個傳播文化的特定的學習場所,是學生獲得知識、價值觀、行為養成的重要場所,承擔著正規環境教育的基本功能。學生在學校中的生活約佔全天的三分之一,校園環境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因此通過校園的環境,生活和管理體系傳遞可持續發展思想尤顯重要。從環境保護的角度看,學校也被看作是一個環境問題的製造者,它隨時隨刻對環境產生不良影響,因此有必要對學校進行環境管理和規劃,以實現學校的可持續發展,同時學校環境管理活動本身也是師生參與環境保護實踐機會和進行環境教育的資源,有著特定的教育意義。學生可以通過了解校園環境問題的產生和改善,學習環境和社會的知識,理解人與環境的關係,參與校園環境的改善,提高環境素養。
二.創建綠色學校的效益:
1.有助於師生深入地認識和理解環境問題的重要性,提高師生環境知識,意識、技能、態度、價值觀和行為等環境素養,使其在今後的個人和家庭生活中更加重視環境問題。
2.對於學校管理:促進學校環境管理體系和相關檔案資料的建立,提高環境教育教學和管理水平。
3.對於環境:減少學校對環境的不良影響,回收再生資源,營造優美環境,使校園環境更利於師生身心健康。
4.能夠有效地節能、節水、節電、資源回收等措施,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事故隱患,明顯地減少浪費,節約學校財政開支,加強學校內部的管理。
創建綠色學校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是造福全人類的事,讓我們共同努力,為我們地球家園的美好明天而積極創建綠色學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