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三峽的徒步旅行中,不止有美景,還有遇到的那些人。
旅行中,開渡輪的師傅、神女苑客棧的老闆娘、途徑山村小賣部的老大娘、平槽村的陳老伯,和他們短暫的交談讓人對三峽的認識更加豐滿。
開渡輪的師傅原來的老宅因為三峽工程蓄水已經淹沒在江水之下,他每天開著渡輪載著乘客在江面往來。
神女苑的客棧的牆上懸掛著時任重慶市市委書記汪洋到此考察時與老闆娘一家的合影。老闆娘談到汪洋的繼任者薄熙來、孫政才相繼倒臺,唯有汪洋屹立不倒,這或許是這張照片還能掛在這裡的原因吧。
在山村小賣部吃7塊錢一碗的泡麵和兩塊錢一個的茶葉蛋,雞蛋是自家養的雞下的,老大娘談到,從前去巫山縣城並不是下到青石碼頭坐船,而是走山上的小路,天不亮要出門,天黑了還在回家路上,因此稱為「兩頭黑」。
從平槽村去奉節要走半個小時山路下到江邊的白骨背碼頭乘船,船費15元。在平槽村的山路上遇到陳老伯的時候,他正扛著一袋麩皮走向家裡,老人馬上年滿70歲,扛著90斤一袋的麩皮步履穩健,我和同行的小夥伴嘗試拎起來,袋子絲毫不動。老人有三個兒子一個女兒,有在縣城,有在外地打工,其中一個兒子定居浙江平湖,娶了當地的媳婦。老人種的莊稼經常遭到野豬的糟蹋,面對體型碩大的野豬,讓人無可奈何。老人家裡養了三頭豬,一頭牛,買的麩皮和院子裡堆積的紅薯秧子都是用來餵養牲畜的。馬上過年了,到時候要宰殺一頭豬,做成臘肉,我想這些臘肉應該是給回家過年的兒女準備的吧。
老人年輕的時候做過村裡的赤腳醫生,對於山上的各種草藥都能熟識。院子裡的籮筐裡有一些採挖的當歸、天麻、黨參在晾曬。
談到我們所住的老村長農家樂,老村長農家樂的主人確實是現任村長兼村支書,老人順便給我們講了平槽村村長的「傳承」歷史。最早的村長是老人的父親,後來接班的是現任村長的父親,因為「黑心」截留村裡五保戶的生活費1萬多塊錢被免職了,後來他的大兒子、二兒子相繼接任村長職務。
離開前,和小夥伴各買了一把老伯採挖的當歸,20元一把。
當你僅僅週遊於長江三峽遊山玩水的旅途中,而不去上岸看看生活在那裡的人們,你就永遠讀不懂這裡的一山一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