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在突飛猛進地發展
隨著新一代消費群體的成長
傳統的消費觀念逐漸改變
負債消費變得越來越流行
買房、買車、裝修、開公司……
甚至買消費品,都有了貸款途徑
網絡貸款無擔保、無抵押、速放款
成了很大一部分人選擇的途徑
然而同時
各類網絡貸款詐騙也越演越烈
小佳(化名)今年23歲,浙江人,是一個對自己「出手闊綽」的姑娘,消費觀念也比較超前。由於生活的入不敷出,小佳一直有在網上進行貸款,而且是高利息貸款,手機上的網貸APP都裝了十多個。因為沒有能力還款,6月27日,閒來無事的小佳又在某APP上搜索「借錢」兩字,想拆東牆補西牆。結果,還真讓她找到了一家無擔保、低利率的借貸公司。小佳表示自己要借五萬,分三年還清,為了方便交流,雙方相互加了微信好友。對方自稱明哥(化名),他向小佳索取了身份證、銀行卡號等個人信息。兩人商定,小佳於每個月一號向明哥支付2300元,其中900元是利息,但為保障借貸公司利益,小佳需先支付第一個月利息。在支付了900元後,明哥又以給老闆買煙、買酒、吃飯讓其快點放款,幫小佳去徵信汙點、降利息,款項凍結需要解凍等各種原因向小徍索取錢財並拖延放款時間。就這樣,少的時候一天幾百,多的時候一天8、9千,僅在7月,小佳就向對方匯款23次,而且錢都是她找朋友們借來的。直到明哥的朋友找到小佳,說是明哥進了派出所,讓小佳出錢保釋,不然不放款。這時,小佳才意識到自己被騙了,趕緊向半山派出所報警。小佳告訴民警,核算後,她自己也嚇了一跳,為了借5萬,結果卻搭進了自己79109元。網絡詐騙案件具有隱蔽性強、虛假證據多、智能化水平高等特點,給案件的偵破帶來一定的難度。在拱墅區公安分局反詐中心的大力支持下,半山派出所民警掌握到詐騙嫌疑人的身份信息及軌跡。經部署,派出所刑偵治安警組於10月22日趕赴1200多公裡外的北京海澱區成功抓獲嫌疑人張某和湯某(均化名)。張某、湯某均為在讀大學生,兩人系前男女友關係,張某稱由於手頭緊張就想到了這個法子「賺點」生活費 。面對將要受到的嚴懲,兩人後悔不已。經審訊,兩人均對自己通過網絡進行詐騙的犯罪行為供認不諱,目前已被依法刑事拘留。騙子通過開設虛假網站、手機簡訊、小卡片或在報紙上登載廣告等途徑,放出「無抵押貸款」、「低息貸款」、「免息貸款」的誘餌,待受害人與其聯繫後,謊稱可以無抵押無擔保低利息貸款,取得受害人信任後,誘騙受害人預付利息、保證金、保險費等費用。
一、切記貸款並不需要交保證金、做銀行流水帳,一旦遇上了,一定是假的!
二、切記千萬不要把自己的銀行卡密碼、動態驗證碼提供給陌生人!
三、切記不要隨意在網絡上申請貸款,不要隨便在網絡上提供個人信息!
一旦確認自己被詐騙或陷入套路貸,一定要及時報警(110)。
編 輯 | 虞佳傑 責 編 | 徐 冏
核 發 | 胡早玲 來 源 | 拱墅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