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松山湖臺科園團泊窪G2建築起火,是華為布局東莞的第三大基地

2021-02-15 強哥快評

9月25日15時許,東莞松山湖高新區阿里山路一處在建建築起火。消防部門隨即展開緊急救援,至16時50分,現場明火被撲滅,過火面積約850平方米。起火建築為一單層鋼架結構,面積約5000平方米,正在裝修施工中,未正式啟用。後在現場搜索清理中,發現有3名死者,均系園區物業管理公司員工。目前,事故原因正在調查中。

據了解,此次失火的建築系華為在東莞松山湖臺科園的團泊窪實驗室園區內的G2棟建築。著火物質是正在建設和裝修之中的5G實驗室內的吸波材料。據物業公司——萬科物業介紹,松山湖團泊窪實驗室一共有7棟大樓。

據公開資料,華為先在東莞松山湖布局了兩大基地,分別是華為南方工廠、華為終端基地(歐洲小鎮)。其中,華為南方工廠位於松山湖北部的新城大道,主要生產手機;終端基地位於松山湖南部的環湖路,主要承接深圳華為總部的研發中心、華為大學、中試中心等項目,兩者相距約11公裡。

而團泊窪實驗室基地是華為繼上述兩大基地之後在松山湖布局的第三大實驗基地,位於臺科園,有消息透露,這裡主要集中的是2012實驗室業務線的測試裝備交付部、中央硬體交付部、研發能力中心綜合交付部,以及雲核心網業務線的網絡能源戰略交付部;主要設備是華為數據中心。

華為團泊窪基地一共有10個地塊,除1-6號地塊的項目尚不清楚外,7-10號地塊的項目都已經公開:

7號地塊:擬建兩棟多層建築,主要用於終端設備的研發生產等,預計2021年4月動工,計劃2022年12月投產。

8號地塊:主要建設終端製造廠房,年產1.2億臺手機及其他終端消費品、精密器件、部件,支撐華為終端產品未來銷售。佔地面積約529畝,地上建築面積約27萬平方米,地下建築面積約8萬平方米,投資規模:20億元。

9號地塊:主要是用於建設倉庫和分揀樓。佔地面積61176平方米,建築面積78300平方米。總投資1.5億元。

10號地塊:智慧物流項目園,主要用於終端設備零件的流通加工。總用地面積60畝,總建築面積約4.3萬平方米。總投資2億元。項目主要為1棟廠房,其中除6000㎡用於立體倉庫,其餘均為流通加工區。

此次著火的G2大樓尚未投入使用,而且華為數據也有備份,因此損失的應該只是廠房和裝修材料而已。

隨手一贊,賺錢上萬!

相關焦點

  • 華為實驗室一在建辦公樓起火
    華為松山湖園區起火↓ 澎湃新聞編輯 陳思據廣東東莞消防「警情通報」,2020年9月25日15時16分,東莞市消防救援支隊指揮中心接到報警:位於東莞市松山湖阿里山路一建築發生火災。網絡上曝光的圖片顯示:起火處為華為松山湖團泊窪實驗室附近。
  • 華為東莞松山湖一在建工地起火,暫無人員傷亡消息
    而根據東莞市松山湖管委會通報,9月25日下午,位於東莞市松山湖高新區阿里山路的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一在建工地起火。截至下午16時50分,現場火勢已被撲滅。目前,暫無收到人員傷亡消息。事故後續處置及調查工作還在進行當中。東莞市委宣傳部回應媒體稱,(著火)建築與實驗室並無關係。
  • 華為東莞松山湖基地一建築失火,現場濃煙滾滾!最新通報來了
    9月25日,有網友爆料,位於廣東東莞松山湖的華為研發實驗室著火。從網上流傳的視頻來看,現場濃煙滾滾,遮天蔽日。據東莞市消防救援支隊消息,今天下午15時16分,東莞市消防救援支隊指揮中心接到報警:位於東莞市松山湖阿里山路一建築發生火災。指揮中心立即調派松山湖及周邊消防力量趕赴現場救援。目前火災正在撲救中。起火建築為鋼結構建築,主要燃燒物質為吸音棉,火災暫無人員傷亡。
  • 東莞松山湖起火建築物系華為在建工地,3人遇難
    9月25日下午,網傳視頻稱,華為位於東莞松山湖的一處
  • 華為松山湖一建築發生火災,東莞消防:現場發現3名死者
    9月25日,有網友爆料,位於廣東東莞松山湖的華為研發實驗室著火。從網上流傳的圖片來看,現場濃煙滾滾,遮天蔽日。隨後,東莞市消防救援支隊發布警情通報,稱9月25日15時16分,東莞市消防救援支隊指揮中心接到報警:位於東莞市松山湖阿里山路一建築發生火災。起火建築為鋼結構建築,未正式啟用,主要燃燒物質為吸音棉。截至下午16:50,現場火勢已撲滅。
  • 東莞松山湖高新區一在建工地起火,位於華為研發區域(視頻)
    據南方日報,昨天(9月25日)下午,廣東東莞阿里山路華為松山湖實驗基地突發火情。
  • 東莞松山湖高新區一在建工地起火,3人死亡...
    據南方日報,昨天(9月25日)下午,廣東東莞阿里山路華為松山湖實驗基地突發火情。
  • 華為松山湖實驗基地突發大火
    9月25日下午,廣東東莞華為松山湖實驗基地一棟大樓突發火情。據松山湖管委會通報,起火建築為鋼架結構,未正式啟用,暫無收到人員傷亡消息。
  • 東莞首個!林潤智谷中英產業創新基地在東莞松山湖揭牌
    10月25日,「林潤智谷·國際同步」中英產業創新基地揭牌儀式暨種子計劃英國賽區半決賽項目路演在東莞松山湖林潤智谷產業園隆重舉行。這是東莞首個落地的中英產業創新基地。基地落地後將助力松山湖國際化創新發展、支撐東莞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先進位造業中心。
  • 從市佔率看,華為首度成為全球第三大手機品牌;小米第五,但增長速度放緩
    根據專業調研機構 Strategy Analytics(SA)最新發布的統計數據,2015 年第 2 季全球手機出貨量僅年增1.5%,至 4.346 億支,創兩年來最低增幅,主要是受到中國、歐洲以及美國需求趨緩的影響;當季 80%出貨量為智慧型手機。
  • 加拿大三大電信運營商避開華為,選擇愛立信諾基亞建5G網絡
    至此,加拿大三大電信公司都將使用歐洲供應商的5G技術。長期以來,以總統川普、國務卿蓬佩奧為首的美國政客不斷施壓盟國,意圖絞殺華為,嚴重擾亂市場秩序。周二,加拿大手機服務商巨頭貝爾(Bell Canada)宣布,將與愛立信合作搭建其核心5G網絡。此前,該公司曾表示,諾基亞將為其提供其他5G技術。
  • 華為搶攻三星主場創佳績,平價機韓國熱銷
     提示:點擊上方"藍色字"↑可快速關注今年華為在中國銷售超越小米
  • 華為Mate30 Pro:遺憾,再見了!
    十年之後情況截然不同了,尤其是在國產手機正式崛起之後,為了走量也是開始走「機海戰術」,一年下來不下10款手機,雖然增加了用戶購買概率,可也加快了手機淘汰周期,就拿華為mate30 pro來說,算起來才發布3個月,如今人氣方面就開始低迷了,華為Mate30 Pro:遺憾,再見了!
  • 老杳:2016年大陸手機市場華為OPPO爭霸
    拋開全球市場不談,單論大陸市場,如果說2015年是華為小米爭第一,2016年猜得不錯,將是華為與OPPO爭奪大陸市場手機之王。華為壓倒了葫蘆(小米),浮起了瓢(OPPO)。對於OPPO的好消息是與去年不同,今年中國市場的手機增量主要來自於三四線以下城市或農村,這部分市場恰恰是OPPO、VIVO渠道傳統的強勢布局所 在,作為中國手機品牌的領頭羊,作為大陸品牌華為破天荒第一次獲得一二線城市消費者認可,份額也越來越大,不過隨著智慧型手機越來越成熟,一二線城市消費者 換機周期變長,即使華為今年銷量一樣保持增長,相對OPPO、VIVO而言,老杳相信增速可能會放緩
  • 揭秘華為「年終獎」,2014華為獲獎知多少
    2014年,華為Mate7、P7等旗艦手機陸續發布。極致外觀,超強配置,一機難求?產品好不好用,還是聽聽磚家怎麼說。華為P7:歐洲爆發「小宇宙」2014年8月,華為P7憑藉卓越的外觀和出色的拍照能力斬獲歐洲影音協會(EISA)頒發的「歐洲最佳消費者智慧型手機」大獎。
  • 松山湖花海|黃花風鈴木花|桃花朵朵開|小花白碧桃
    序|Perface今天正月初二,深圳東莞的氣溫已經飆到25度+,比起小貝印象中的春節——窗外飄著雪花室內看著電視圍著桌子烤火
  • 捷克禁止華為一天後,稱歡迎華為?
    捷克總理【中油網】訊:捷克在12月20日高調宣布,禁止華為,這是繼英國之後第二個明確禁止華為的國家。捷克總理安德烈·巴比什表示,他已經下令禁止政府部門的工作人員使用華為手機。華為對於捷克國家信息安全局的聲明,華為也予以強烈回應:「我們堅決否認任何有關我們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的說法,我們呼籲NCISA(捷克國家網絡安全局)拿出證據,而不是在沒有任何證據的情況下損害華為聲譽」。
  • 來個自拍,用華為手機!
    英國首相鮑裡斯•詹森拿華為手機自拍了。當地時間12月5日,他在出席電視節目時的這一舉動吸引了不少媒體注意。英媒稱,此前一天詹森剛剛暗示基於安全風險禁止華為參與英國5G建設。詹森當天這波操作也吸引了英國網友關注,有網友為詹森開脫說,「用華為不代表就允許華為參與5G」,但更多網友則將注意力放在了華為手機「好用」上。
  • 凱度指數最新數據出爐:華為手機躋身歐洲五國三甲,國內優勢鞏固
    數據來源於:CTR市場研究-凱度移動通信消費者指數凱度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5月,在歐洲市場份額最大的五個國家中,銷量排名前三的智慧型手機品牌分別是三星、蘋果、華為,其中華為同比增長7.4%, 佔比達到12.5%。一直以來,歐洲都被各大手機廠商視作是最重要的高端市場,也是手機品牌影響力必爭的戰略高地。
  • 華為:Who cares?
    「對美國電信企業來說,這又是90天時間,」 美國商務部長羅斯(Wilbur Ross)在福克斯商業頻道(Fox Business)節目上說,「美國一些農村企業依賴華為,所以我們給它們多一點時間來『擺脫』華為。」對此,華為方面發表聲明稱,美國政府發布的延期臨時許可,沒有改變華為被不公正對待的事實。這種做法違反市場經濟的自由競爭原則,不會使任何一方從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