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此惠小農特意請教了幾位福建地區的漁農,他們對於「弓魚術」確有一定的了解。
「弓魚術讓魚離開水活幾天是不行的,頂多十幾個小時,而且要在空氣溼潤的地方才行,在乾旱地區只會加速魚的死亡。」
雖然沒有傳聞中那麼神奇,但是十幾個小時,也足夠驕傲了,那麼從科學的角度來分析,福建「弓魚術」為何能實現延長出水魚壽命呢?
首先要在魚的上唇處打一個洞,把繩子的一頭從洞中穿過綁緊,繩子的另一端在魚的肛門下面一點的位置綁緊,然後放進水裡,讓魚吐掉肚子裡的汙泥,大概需要兩個小時的時間,這叫做「初綁」。
第二步,要把綁在魚尾部那頭的繩子往上綁一些,大約是魚肛門靠上部位。這時,要把魚固定成一個「弓」形,這一步叫做「重綁」。
這樣弓過的魚可以離水運輸長達十幾小時還不會死。
其實,從科學角度來看,這樣的方式確實更有利於離水的魚兒存活。
1、束縛魚尾,減少活動,降低氧氣消耗,延長生命
2、魚身側彎緊繃,可使鰓絲與空氣有更多的接觸,能吸收到一些空氣中的氧,暫時維持生命
雖然看起來簡單,但是實際操作並不容易,細節上還有許多要點,而且還有很多人並不願意買或食用弓的魚。畢竟,再怎麼延長魚的生命,但是在脫水環境下對魚的眼睛、外皮甚至魚腦的狀態都有所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