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平均每4個人就有1個創業者。截止今年6月底,深圳全市的商事主體近314萬戶,每月新增4萬多家創業公司。無論是數量還是創業密度,均為全國大中城市第一。越來越多的外來建設者來到深圳尋夢,深圳也正張開懷抱,讓每一個為深圳做貢獻的人在這裡安居樂業,幸福生活。
房海濱大學期間開始創業,主要業務是文創產品。年輕人的闖勁兒足,可口袋裡卻沒有多少錢。緊要關頭,他就讀的深圳大學創業園雪中送炭,8萬塊錢的創業基金對於一個剛剛開始的企業來說至關重要。
之後房海濱的公司每年都能享受到深圳市對小微企業的各種稅費減免扶持,一年下來能節省十幾萬。
除了對初創企業和自主創業人員加大資金和稅費方面的支持,作為創新之城,深圳還匯集了各方面的創新要素,這也讓房海濱後來的創業之路越走越順。
如今房海濱也有了自己幸福的小家庭。房海濱感慨:「我覺得小康不一定是用多少錢來衡量,用多少平米的房子來衡量。而是這個城市能給到你很多幫助,你在這個城市裡面生活,覺得很有愛。」
深圳作為全國最大的移民城市,目前每年新增常住人口40到50萬人。
今年57歲的翁純賢是深圳第一代建設者,從流水線上的工人到一步步走上企業管理崗位,翁純賢在深圳一幹就是38年。不久前她正式退休,回家享受天倫之樂。
翁純賢表示,深圳的選擇機會比較多,只要肯付出、肯努力、肯奮鬥,就會有成就,退休後各方面的保障也都很完善,住在深圳非常安心。
為了讓外來建設者切實分享深圳發展的紅利,黨的十八大以來,深圳探索建立了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免費為外來務工人員提供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為非深圳戶籍人員子女提供義務教育,將符合條件的外來務工人員納入保障房體系,向高層次人才發放優才卡,提供一站式全天候服務。
深圳還投入1000億元設立了人才安居集團,負責統籌建設人才住房。截至今年6月,深圳市人才安居集團已累計開工項目42個,涉及住房5.7萬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