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小路口鎮雙蓮村雙河口組的陳德建,2014年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看著眼前全新亮堂的新屋,說起曾經的日子,陳德建仍感觸頗深。由於身患慢性病,陳德建幾乎不能幹重活,曾經的家裡也是一窮二白,2014年家中雙親離世,只給陳德建留下一間狹小漆黑的舊屋。
「當時回來就站在這個門口,看到這房子裡面,凳子、桌子等一些家具都是發黴的,一塌糊塗。」陳德建說。
面對沉重的生活壓力和病痛折磨,陳德建幾乎喪失了生活的信心。是黨的扶貧政策讓他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他在駐村扶貧工作隊的幫助下,享受了各項扶貧政策,他還參加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班,學習知識,開闊思路,積極發展產業。陳德建利用5萬元扶貧貸款,因地制宜種植茶樹,還發展起了生豬養殖。
「這個豬養起來銷路也不愁,村裡幫我銷售了一部分。一批豬大概30頭,一年養兩批豬,一年六七十頭豬出欄,這生活還是感覺更好了。」陳德建滿意地說。
乘著扶貧的好政策,陳德建拔掉了窮根,四年不到的時間,陳德建便蓋上新房,娶了媳婦,原本冷清的家裡現在笑語不斷。
2017年陳德建又承包了20畝水庫養魚,眼看著魚苗一天天長大,卻因山路泥濘,不便通行,很少有遊客過來垂釣,這下陳德建可著了急。
發愁的不止陳德建一人,由於道路不便,雙蓮村村民難以更好地發展生產。為給村民創造更好的發展條件,近年來,雙蓮村通過建設美麗鄉村項目,總投資400餘萬元,不斷改善和提升村容村貌,優化路網結構,曾經的小窄路、泥巴路現如今變成了5米寬的硬化水泥路。
「現在村民基本上實現了戶戶通,村民不像以前那樣走泥巴路了,給村民出行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又提高了安全,同時吸引了遊客過來觀光。」雙蓮村支書村委會主任王獻斌介紹說。
隨著農村基礎設施不斷完善,藏在深山裡的風景、物產也被帶了出來,村民們的日子也越過越有奔頭。
「原來我們就是土路,開車那個車不能上來,現在這個路修好了,許多人開這個私家車上來釣魚,就很方便了,一年的收入大概一兩萬塊錢。」陳德建告訴大家。
看著陳德建和妻子視頻聊天幸福的微笑,記者感受到他們美好的期許和奮鬥的激情。脫貧攻堅以來,這樣的變化真實發生在每一個走出貧困的家庭,他們在扶貧扶志中煥發出勃勃生機,奔著小康的目標奮勇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