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生態保護優先,扎紮實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保護好三江源,保護好「中華水塔」,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
——習近平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青海代表團審議時強調
■典出:五代·李煜《虞美人》
■原文: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釋義:習近平在講話中提到「一江清水向東流」可以看作是對「一江春水向東流」的巧妙借用。「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是南唐後主李煜《虞美人》中膾炙人口的名句。這首《虞美人》是南唐後主李煜被宋太祖滅國後俘至汴京第三年所作。詞中流露了不加掩飾的故國之思,據說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亡國之主的愁苦,猶如一江東流去的春水,綿綿不斷,無窮無盡。「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自古以來文人墨客描寫離愁別恨的名言佳句的不在少數,但是能超越李後主這句的也很稀少。這句話也被後世頻繁用起。
為什麼人們常說水向東流去而不是西或者其他方向流去呢?因為河流的流向一般都是由海拔高處向低處流。全球河流流向由於地勢原因各不相同,基本都是保持自西向東、自南向北、自北向南這樣的流向。而中國地勢大抵西高東低,所以大河們主要流向是由西向東,即古語所說的「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當然也有特殊情況,有些河段有些小河流就不一定是自西向東,當然,這些只是極少數。也就是說,由於地勢的原因,我國境內的河流大多都是由西向東流,所以,自古以來人們習慣說「一江春水東流去」「大河向東流」「春水東流去」,等等。
習大大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青海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一江清水向東流」,旨在希望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生態壞境能世世代代得到良好的保護,為人民群眾提供綿綿不斷的潔淨水源。(來源:《習近平用典》)
溫馨提示:《聽老人言》推廣的內容如有侵權或有其它問題請您告知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撤銷;網際網路是一個資源共享的生態圈,我們崇尚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