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職業當作事業,打造「青少年素養成長樂園」。2004年,因工作需要,張雪晴調到池州市婦女兒童活動中心擔任主任。然而對於張雪晴來說,這不僅是一次新的「創業」,也是新的理想徵途。中心發展之初,面臨著資金不足,吸引不到人才的難題。於是,張雪晴開始招募老師,她四處奔波,一批志同道合的老師在張雪晴的感召下加入了中心這個大家庭。通過十幾年的發展,中心培訓項目從最初的女子健身操、國畫與舞蹈三個專業,發展到現在的二十多個專業。學員也從最初的200人擴展到3000多人。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張雪晴與中心老師們通過微信等網絡平臺,開展「共同抗疫•暖心守護」系列活動,組織老師錄製親子閱讀、家庭教育、心理防護、親子溝通、運動指南等方面的指導視頻,以及策劃元宵節猜燈謎線上活動等,讓宅家的孩子,每天都充實而有意義。
做孩子的傾聽者,致力於家庭教育實踐。通過自學,張雪晴先後取得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國家二級婚姻家庭諮詢師、安徽省家庭教育講師資格,並多次自費參加心理、教育和婚姻家庭教育的學習活動。工作中,她摸索出一套具有人文關懷的家庭教育理念,幫助多名家長和孩子從困惑中走出。同時,建立70多個家長微信群,通過在線課堂形式,定期在群裡為家長們答疑解惑,幫助他們學習做智慧的家長。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張雪晴還積極參與心理熱線諮詢,用紮實的專業知識和良好的服務態度為宅家的家長和孩子解決心理困惑,為一線抗疫醫務人員開展心理健康疏導。
撫慰留守貧困兒童,踐行公益之路。2014年,張雪晴創辦池州市家庭教育工作室,先後組織舉辦200多場家庭教育公益講座、受眾6萬多人次。其中,她獨自擔綱的家庭教育講座就有100多場,講座範圍遍布池州市各、縣、區等廣大農村地區。此外,她還多次到各大中小學校開展學生心理輔導活動,幫助一個又一個「問題少年」走出困境。堅持「藝術平民化」,積極開展農村藝術支教。2009年,張雪晴牽頭成立巾幗藝術支教團隊,每年都積極主動與學校對接,先後組織老師前往殷匯、東至、烏沙以及石臺的眾多學校開展藝術支教活動,為400多名春蕾女童、困難留守兒童、殘疾困難兒童免費提供各類少兒藝術培訓,深入偏遠山村開展20多場次藝術支教活動。張雪晴堅持讓「藝術平民化」,不僅在教學質量上,還在學費上始終堅持公益性,讓所有的孩子都能夠學習藝術。
下一步,張雪晴還將帶領全體職工探索推進池州「婦女活動中心」發展,在綜合素質、家庭教育、心理健康以及生活技能等方面幫助池州女性從內而外地提升自我,以改革創新的精神和求真務實的作風,團結一致,奮發有為,把陣地建設得更加堅強,把「娘家」建設得更加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