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一則英國15歲少女因WiFi過敏上吊自殺的新聞刷爆微信、微博圈,WiFi輻射引發的安全問題再次成為熱門話題。有說法稱輻射會影響胎兒發育;也有說法認為長期被WiFi輻射會殺精,甚至爆出「媳婦懷孕,男子要求鄰居停用WiFi」的新聞。電磁輻射真有這麼強的「殺傷力」嗎?12月3日,記者請我省有關專家做了解答。
●背景
英女孩因WiFi過敏自殺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15歲少女Jenny Fry自2012年開始表現出EHS(電磁波過敏症)症狀,會因WiFi而感到頭痛、疲憊、膀胱不適等。雖然Jenny的父母堅稱她患有EHS,不過並無就醫紀錄或其他醫師證明。學校導師以WiFi是安全的為由,拒絕移除校內WiFi,結果少女於今年6月上吊輕生。
目前,少女的雙親正努力推動託兒所、學校等單位將WiFi移除,並要求政府積極研究EHS。
●求證
WiFi真會引起過敏?
記者閱媒體公開報導發現,已有多起WiFi過敏案例。例如9月1日環球網消息,法國一名39歲女子因對WiFi過敏,不得不搬進深山居住,法國政府因此每月給其發放650英鎊(約合人民幣6370元)補助。
南大二附院皮膚科張穎鵬博士介紹,常見的過敏源包括通過呼吸、飲食、觸摸接觸到的物質,也有看不見摸不著的過敏源,比如紫外線、輻射等。臨床確實有人對紫外線過敏,但WiFi過敏可參考的病例極少。
●說法
超過1米輻射微乎其微
WiFi真會對人體帶來危害嗎?省無線電監測站站長魏小忠說,WiFi的電磁波波段和手機比較接近,屬於非電離性輻射。監測站人員曾做過實驗,打開一臺外置雙天線的無線路由器,場強儀放在天線邊上,檢測數值在10伏/米左右;放到約30釐米外時,數值降至2伏/米;放到1米處時,只有0.6伏/米,幾乎和環境電磁場相近。
南昌大學信息工程學院王玉皞教授也表示,WiFi電磁輻射值隨距離變大遞減,超過1米輻射值微乎其微。
●疑問
WiFi會損傷男性精子?
美國《生育與不孕》月刊曾刊文稱,阿根廷研究人員設計一項實驗,從29個健康男性身上獲取精液樣本,分成兩份,一份放在正使用WiFi的筆記本電腦下,一份放在遠離筆記本電腦的地方。4小時後發現,筆記本電腦下的精液樣本中,1/4的精子不再遊動,9%出現DNA損傷;同等溫度條件下,遠離筆記本電腦的精液樣本中,只有14%的精子停止活動,3%出現DNA損傷。
南昌市生殖醫院生殖醫學專家餘裕爐博士表示,從醫學角度看,輻射確實會對人的精細胞產生影響。他曾對雷達兵精液做過小樣調查,發現該兵種精液數量和質量在輻射環境下確實會下降。
孕婦穿防輻射服有用嗎?
很多孕婦會穿防輻射服,真有用嗎?專家表示,電磁波不是直線傳播,而是通過電磁場產生作用,無處不在,因此穿防輻射服意義不大。真正對孕婦有傷害的是醫用輻射,如胸透、X光、CT等放射性檢查,會對人體造成內部部分機體細胞損傷。所以,孕婦不到萬不得已不要輕易做這類放射性檢查。
醫生還表示,如果孕婦每天因為擔心輻射而生活在焦慮之中,反而會對身體和胎兒產生影響。如果實在不放心,可採取一定措施,例如可以用長線耳機,睡覺時手機不要放枕頭邊,無線路由器儘量不要安放在臥室甚至床頭,不用時儘量關閉電源。
(來源:中國江西網 文/江南都市報記者 汪清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