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13】星期二
(感謝餘滔虞等宗親提供信息和部分網絡來源)
聖燈傳薪火
愛心鑄和諧
2016年12月9日,廣東汕尾海豐餘氏南塗族古住村佛祖燈經過連續多日的安裝和施工,終於迎來了今日隆重的重光慶典活動,祈禱佛祖燈保佑大家平安。
晴空萬裡,彩旗飄飄,眾多餘氏村民興高採烈,紛紛相邀前往參加佛祖燈開燈儀式,場面熱鬧非凡,充滿歡樂祥和的氣氛,大家互相祝福平安幸福。
總設計師餘堅瑜先生揭牌儀式
眾多村民參加開燈儀式及虎獅表演
南塗是由大大小小的十八個餘氏自然村組成的,素有「南塗十八鄉」之稱。
南塗包括:黃茹、南土、舊厝爿(古住)、下蘭、流衝(流清)、流衝仔(流衝)、葉厝坑、何來埔(廻龍埔)、南土仔(南雅)、坑仔(吉坑)、圍仔(圍雅)、浩窟(鶴髮)、東溪口(東新)、前宮、後宮、新鄉仔,其餘三個不詳。括號內為書面叫法。
十八鄉具體如下:
1、南土:餘氏二世祖新安公根據此地「塗(土南)石磨」的地理特徵命名為「南塗」,今訓寫成「南土」,俗稱「大鄉」。
2、黃茹:古越族村落,新安公建基南塗之前有曰「施娓娘」者在此居住,其府第遺址在今黃茹少宗祠北。
3、古住:因新安公尋找建基點時曾在此購得一爿房屋棲身,故稱「舊厝爿」,後世子孫依意取名「古住」。
4、下蘭:四世祖賢兒公建基於黃茹西邊的溝西畔,後擴展為「廈廊」今改稱為「下蘭」。
5、流清:舊稱「流衝」,因地處黃江河分流東溪河流衝河段南岸而得名。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始建基。嘉慶年間(1796~1820)擇址建圩於此,稱「南塗圩」,又因臨近流衝河渡口,故俗稱「渡頭圩」,今稱「流清圩」。流清圩村民是由古流、下蘭、南土、廻龍埔各村民移居至此,故建圩,俗稱:「流衝四鄉移」,近代有少數侖嶺系餘氏遷入。
6、流衝:舊稱「流衝仔」,位於流河北岸。
7、南雅:初南土部分移居於此,故稱「南土仔」,後古住部分遷入,分別稱為前宮(古住系)、後宮(南土系),今合併為「南雅」。
8、新鄉仔:相對於「古住」而名,今合併於古住。
9、廻龍埔:因其地形似「騰龍廻首」而名。
10、東溪口:古東溪河入海口,故名。
11、吉坑:舊稱「坑仔」。
12、圍雅:舊稱「圍仔角」。
13、葉厝坑:待考證。
14、鶴髮:待考證。
其餘三個待考證。
當天晚上佛祖燈附近上演煙花盛景
👇👇👇更多佛祖燈景觀
編者註:
各地朋友:「中餘文化傳播」公眾號旨在通過宣傳傳遞各地餘氏信息,弘揚祖德,凝聚宗親,尋根尋祖,互助發展,振興餘氏,傳承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姓氏文化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最終促進社會和諧。
請關注中餘文化傳播公眾號!
傳遞中華餘氏文化,有你更精彩!
歡迎提供信息資料:微信13872510518。
點擊最下面藍色「閱讀原文」即可查看歷史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