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國內多地先後出現疫情本土傳播跡象,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其中,石家莊藁城區作為本土病例多發的高風險地區之一,更是備受社會各界的關注與關心。面對嚴峻、複雜的疫情防控形勢,各級機關幹部、醫務工作者與疫情防控志願者上下一心,付出了巨大努力,有力貫徹了一系列防控措施。
然而,在高度緊張的情況下,難免有人「忙中出錯」,採取不恰當的過激措施。1月19日,石家莊藁城區南營鎮,一段老人外出被村內卡口執勤人員綁在樹上辱罵的視頻在網上流傳。事後,當地有關部門證實了事件真實性,表示指使此事的村支書閆某已被停職處理,公安機關已經以涉嫌非法限制人身自由案立案調查。
這樣一起事件的發生,令人備感遺憾。一方面,公眾深刻理解防疫工作的困難,當事老人不顧勸阻,執意違規外出的做法,也確實應當受到管束。但另一方面,涉事人員的做法,既給公眾帶來了極為不良的觀感,也損害了社會法治與防疫工作的權威。
對此,光明網評論員在評論文章中表示:「在民眾內心,對社會秩序形成所必須讓渡的個人自由是按價值排序的。違反疫情防控規定固然有錯,但將人捆綁在樹的行為的危害性顯然更大。疫情防控的目的是保護人身安全,其所採取的防控手段與顯現疫情不成比例,就是以可能更大的潛在疫情作為決策根據的。如果說防控疫情對人身的損害是潛在而非確定的,那麼,捆人在樹對人身及精神的損害則是顯在而確定的。如果容忍了捆人在樹,那麼,疫情防控所採取的措施就失去了正當性。」
事件發生後,雖然大多數人都反對這種粗暴的做法,但也有聲音認為:基層人員的工作壓力確實很大,應當得到更多的理解。對此,荔枝新聞評論員朱昌俊在文章中寫道:「防疫期間,不聽從防疫要求執意外出,這的確不對。藁城區作為高風險地區,基層防疫人員面臨著很大壓力,也應該被理解。但就事論事,要成功勸阻老人外出的方法有很多,多做講解工作,通知其家人,哪怕乾脆報警,都是正常操作。一言不合就綁人,是不應該也不能有的舉動。」
1月21日,新華社發表評論文章《把違規的老人綁樹上算哪門子「硬核防控」》,對此事做出了客觀持重的分析。針對具體事件,文章表示:「粗暴地將老人綁在樹上,還進行言語羞辱,同樣不符合防疫要求,更不是『硬核防控』。」而對整體防疫工作,文章也提出了務實建議:「要打贏抗疫阻擊戰,需要堅守依法防控這條底線。無論是普通群眾還是防疫工作人員,都要依法規範自己的言行。大家多一些換位思考,就能多幾分理解,就越能團結一心共抗疫。」
事實上,早在疫情發生之初,某些打著「硬核」旗號,將抗疫舉措簡單化、粗暴化的做法,就引發過輿論的關注與批評,並且及時受到了上級主管機關的糾正。對此,紅網曾發文表示:某些「硬核抗疫」固然能贏得叫好,但叫好聲後,失去了依法準則,失去了人本原則,易在恐懼、焦慮、盲目的心態下催化成更大的傷害。在疫情初期,「強行封村」得到廣泛較好,可現在卻出現了築牆封路、站路收費的抗疫亂象,這就是「走偏」的危害。
事實上,就在這起事件曝光之前不久,新華社剛剛發表過一篇題為《濫用「戰時狀態」不利於抗疫大局》的文章,對某些地方「反應過度」的做法展開過批評。文章指出:「科學防控、精準防控,既不能『重炮打蚊子』,也不能『掃把趕惡狼』,各地防疫等級要與疫情情況匹配,這樣才能真正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
媒體札記,中國青年報評論員帶你品評一周時事熱點,我們下周再見。
撰文/林樹心
編輯/黃帥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