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好。
(我29回去的,農曆,待了三天)
春節串門,轉了幾家,發現農村大多狗窩都很隨意,隨便擋塊板,或者丟個箱子,就是窩了,好一點的墊點麥秸稈、舊衣服,單獨搭個棚子,狗窩的形式,其實側面表達了人的,那種不以為然的關照,或者忽視,很顯著。
這沒辦法,狗在農村的角色,基本還是看門的工具,「牲畜」,牲畜是附庸,和奴隸的角色差不多,不是夥伴,不對等,當然不需要關照,這大概是農村人眼裡,對狗最根本的認識。記得我給土豆、鄭佳蓋窩的時候,我們村裡人就笑話我:「誰還給狗單獨搭個窩啊,颳風下雨狗自己就找地兒臥了。」你看,不管河南還是西安,村民對狗的態度都一致。
但認識和品行無關,農村人和城裡人沒什麼區別,人性都是一致的,只是認識不同,才看起來文明。所以「素質」,不是品性問題,是個意識問題。就像我們村垃圾遍地,是因為在村民的認識裡,只要他把院子裡的垃圾扔到牆外去,自己就不受影響了,但他要是認識到,扔到牆外的垃圾會隨著雨水滲入地下,最終又喝進自己胃裡,估計就不會亂扔了。
重點不是批判,而是意識的轉變。隨筆集《雞江湖》裡就有一段:
所以不煽情也不批判,只想呈現「狗窩」,和周邊環境的關係,那大概就是狗這個物種,在當下農村最真實的生存狀態了。沒別的,就是想著剛好春節,都在老家,如果有狗的話,能多看一眼就很好了。
「狗窩」
——農村狗的生存狀態
大部分狗窩的位置和它的地位一樣
都在房屋最邊緣的地方。
功能很明確,就是遮風避雨。
裡面有條黑狗,正瑟瑟發抖
它蜷縮著,很像冬天被窩裡的我
不過只是動作,神態 我沒這麼悲涼
但很多時候,避雨還行,遮風都沒用。
一塊石棉瓦
是狗窩,最常見的形狀
也有條件相對好的
平房
就是太大了
但我也懷疑,很可能這窩本來不是只給狗搭的
用泥砌過的,還算用心
狗窩條件好的,狗就明顯自信一些
還有便是就地取材的
水泥缸
柴火垛
緊張、怯懦、苦悶、孤獨,餓
家徒四壁
衣衫襤褸
這隻狗,應該沒有窩
房簷能遮雨,就已經算是有窩了
這個狗窩,應該能擋一半雨
前面溼透,後背還能遮住
狗媽媽懷裡抱有,四隻小狗。
按說應該一樣的,七情六慾
這隻狗和裡面那隻小狗合住
狗什麼都知道,狗只是不會說
它們三個的窩,就是門口這個紙箱子
總是比貼著冰凍的水泥,更暖和一些。
註:農村大部分狗都是沒有名字的,估計是很少喊它們,互動僅限餵個飯,要是突然想要喊一聲的話,他們說,黑的就叫黑子,其他一律叫虎子。
▲
兩本書
《借山而居》(修訂版+附贈隨筆集雞江湖) | 《鵝鵝鵝》
作 者 :二 冬
京東、噹噹、淘寶、亞馬遜
以及各大實體書店均有銷售
▲
一個筆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