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之子」男聲四重唱成員 從左至右依次為:
陳國科:第一男高音,東莞實驗中學教師;
陳岸如:第二男高音,東莞中學教師;
陳泉章:中音,東莞中學初中部教師;
黎耀江:低音,東莞第五高級中學教師。
文_文化周末報見習記者 郭倩
抵達玉蘭大劇院的後臺對「太陽之子」進行採訪時,遠遠傳來渾厚的男聲,聞聲走進化妝間,只見四位儀表堂堂的「黑衣人」圍繞在鋼琴旁,他們在為當晚演出的歌曲「陽關三疊」進行最後的排練。這四位風度翩翩的「型男」,是舞臺上耀眼的歌手,也是來自中學校園的音樂教師。
大浪淘沙:一路走來並不容易
記者:「太陽之子」對你們來說有什麼寓意?
陳岸如:音樂作為一門藝術,我們是在玩藝術,但更重要的是分享藝術,就像太陽一樣普照大地,帶給大家溫暖。所以我們希望擁有這種精神,希望我們的歌聲能夠傳遞給更多人,影響更多人。
記者:你們一路走來遇到過一些困難嗎?
陳國科:有,太多了。就拿音樂會來說,在舞臺上的展示只是獻給觀眾的一小部分。另外,我們還要自己做宣傳、後勤,準備服裝道具,甚至連宣傳單裡的每一個字都是我們自己校對的。
黎耀江:在資金這一塊我們也是自己想辦法,剛開始拉不到贊助,2011年和2012年我們都是自己掏錢去開音樂會。我們要在廣州和東莞之間來回排練,所以在時間和資金方面,我們都投入了很多。有別於職業團隊,我們都是音樂老師,都有自己的工作,我們只是用業餘時間來將音樂會搞好,沒有人幫我們策劃、設計,沒有團隊幫我們運作,幕後的工作都是我們親力親為的。
陳岸如:2011年是最辛苦的,那年我們舉辦了第一次音樂會,當時「太陽之子」的知名度和認可度並不高,但是在教育界還是基本上知道的。當時準備開這樣一場音樂會,每一件事都要自己親自去做,甚至連領導的位置該怎麼排、定多少份盒飯都是我們自己的工作。
記者:你們的夢想是什麼?
陳岸如:這段時間參加了東莞「夢想·行動」這個活動,當時談到了我們的夢想是想成為東莞的一張音樂名片,我們想把自己的歌聲和能量傳得更遠,目前我們已經出版了一張專輯。因為開音樂會有一種局限性,首先它是瞬間的,舉行完就結束了,其次,受眾也受到了局限。所以我們現在希望有一張專輯能夠不斷流傳和推廣,它的影響力會很大,延續性也更強。我們不怕走得慢,只希望走得更遠。
本土特色:在東莞孕育和成長
記者:你們四位老師都在不同學校任教,平時是怎麼聚在一起排練的?
陳泉章:我們從2008年成立以來,每個周末都在排練,這個慣例我們一直堅持到現在,從來沒有間斷過,風雨無阻。
記者:你們之間的配合有一個磨合期吧?
陳岸如:是的,到現在還在磨合,我們需要長期打磨。
陳國科:藝無止境,每一首歌曲都要進行磨合。
記者:你們主要唱哪種風格的歌曲?
陳岸如:固定的風格對我們來說局限性非常強,開一場音樂會,如果裡面的十多首作品全是一個類型,就非常單調。所以我認為要突破固有的風格,去嘗試流行的、民族的、美聲歌劇的、藝術歌劇的、本土的、原創的等等各種風格。我們有個理念:用科學的聲音演唱不同風格的作品。希望我們可以塑造不同的音樂形象,我認為這才是我們的風格,也就是說我們的風格就是沒有風格。
記者:你們在舞臺下面關係怎麼樣?
陳國科:我們四個人的性格都不一樣,就像分聲部一樣有急有緩。比如我和陳岸如唱高音,性格也比較急;中音陳泉章和低音黎耀江的性格比較緩和。一個團隊正需要這樣一急一緩的搭配,形成互補。如果大家都是急性子,就會出問題;如果大家都慢下來,可能就做不成事情了。不管在表演還是生活上,我們都是互補的。
黎耀江:在生活上我們也是好友,唱歌只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我們也會常聚在一起吃飯、旅遊、運動。
相輔相成:我們是演員,更是教師
記者:除了演出和比賽,你們工作的主旋律還是教學?「太陽之子」讓你們在平時的教學當中有什麼心得和收穫?
陳泉章:是的,教學才是我們的本職工作,也許有些人會說我們不務正業、跑偏了,但我們認為這才是真正做音樂的,你真正把專業的東西做好了,才更有利於我們本職工作——音樂教育的開展,其實這兩者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通過「太陽之子」的磨練,我們的專業能力一步步提升,而不是原地踏步。所以我們的團隊在成立之初有一個目的,就是說大家通過共同的愛好,一步步提升專業水平。反過來說,當我們自身得到提升之後,又更有利於教學工作。別人對我們有一句話:既能站得住講臺,又能上得了舞臺。所以我們要將教師這個職業和演員的身份融為一體,這是我們的追求,我們正在努力實現這個夢想。
陳國科:音樂不是靠講出來的,不能閉門造車。真正的音樂要到舞臺上去,我們有了舞臺的經驗之後,再回饋給學生,這樣對我們的教學只有幫助,沒有阻礙。當我們的視野開闊的時候,再幫學生打開一扇窗戶,他們會看到更多,這些東西會讓他們終身受益。在現在教育制度的背景下,音樂對孩子們情商的培養非常重要。
微信號:whzm2005
官網:http://guancheng.dg.gov.cn
新浪微博:@文化周末 QQ交流群:96967537
掃一掃,立即與小編分享你的夢想!
© 「文化周末」 CULTURE WEEKEND.